在蜀汉的日子里,鲁肃与陈默的交往愈发密切,情谊也日益深厚。鲁肃常常带着东吴的特色点心或精致手工艺品,兴致勃勃地前往陈默的居所。
“陈默兄,今日我带来了东吴的蜜饯,你尝尝。”鲁肃笑盈盈地走进院子,将包裹递给陈默。
陈默接过,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微微点头示意鲁肃坐下。两人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鲁肃一边品尝着阿福端来的粗茶,一边讲述着东吴的趣事:“陈默兄,你可知我东吴的水乡,河道纵横交错,船只往来如梭。百姓们依水而居,那生活别有一番风味。”
陈默专注地听着,仿佛能看到那如诗如画的场景,偶尔用简单的手势回应鲁肃,气氛轻松而愉快。
然而,蜀汉朝中却有一些人对陈默心怀不满。魏延本就对陈默心存嫉妒,认为他一个来历不明之人,凭什么得到张飞和诸葛亮的赏识。如今又有杨仪,此人虽有才华,但心胸狭窄,见不得他人受宠。他们二人私下商议后,一同向刘备进言。
魏延率先开口,满脸怒容:“主公,那陈默与鲁肃走得极近,定有不轨之心。他每日与鲁肃密谈,谁知道是不是在泄露我蜀汉机密。”
杨仪也在一旁附和:“主公,此人身份可疑,不可轻信啊。若让他继续留在蜀汉,恐生大乱。”
刘备听闻,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虑。他深知此事不可草率决定,于是召来诸葛亮问道:“孔明,魏延和杨仪所言,你觉得可信否?陈默到底是何许人也?”
诸葛亮轻轻摇着羽扇,神色镇定从容:“主公,陈默生性纯善,淡泊名利。他与鲁肃相交,不过是兴趣相投,谈些诗词书画、风土人情。他对蜀汉忠心耿耿,且曾救过子龙将军,此等恩情不可忘却。臣以为,不可仅凭魏延和杨仪的片面之词就定他的罪。”
但朝堂之上,众将领听闻此事,议论纷纷。有的点头表示赞同魏延和杨仪的看法,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不知该如何抉择。整个朝堂嘈杂声不断,气氛紧张压抑。
刘备深知此刻前线军事吃紧,后方绝不能再起纷乱,否则将危及蜀汉根基。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缓缓说道:“诸君且安静,此事关系重大,需慎重考虑。陈默在蜀汉期间,并未有过任何危害蜀汉之举,我们不可冤枉好人。但为防万一,也需派人暗中留意他的举动。”
陈默在城中,也听到了朝堂传来的这些流言蜚语,心中苦恼不已。他本就不喜欢纷争,只想过平静的日子,如今却被卷入这无端的猜忌之中。
这日,鲁肃像往常一样前来拜访,见陈默神情忧虑,便关切地问道:“陈默兄,你似有心事?”
陈默微微叹气,以手势比划出朝堂众人对他的怀疑和排挤。鲁肃看后,心中明白陈默的处境艰难,思索片刻后说道:“陈默兄,我在蜀汉停留的时日也不短了,如今也该回去向主公复命。我知你不愿陷入这纷争之中,此次你不如与我一同前往东吴,就当游玩散心。我向你保证,到了东吴,我绝不强求你加入东吴势力,一切全凭你意。”
陈默听后,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回到住所,与阿福商议。阿福说道:“陈默兄,我在蜀地已渐习惯,这里的百姓待我甚好,我不想离开。但你不同,你本就来自远方,或许出去走走,看看别处的风景也好。而且鲁肃将军既然如此说,你也可暂且避开此处的纷扰。”
陈默沉思良久,最终点头答应。
数日后,陈默与鲁肃踏上前往东吴的路途。他们骑着马,缓缓离开蜀汉的城池。行至郊外,青山绿水环绕,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
鲁肃指着远处的山峦说道:“陈默兄,你看这蜀汉的山水,虽秀丽却也透着一股坚毅,恰似这蜀汉的军民。”
陈默望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他比划着表示自己会想念这里的一切。
沿着道路前行,他们路过一些村庄。村民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村口嬉笑玩耍。看到这一幕,陈默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鲁肃又说道:“陈默兄,东吴的村庄与蜀汉又有所不同。东吴的百姓多以渔业和农业为生,他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
继续前行,他们来到江边。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江边停靠着许多船只,船夫们忙碌地搬运着货物。
鲁肃望着江水,对陈默说道:“陈默兄,这长江之水,连接着东吴与蜀汉,也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我们将乘船顺流而下,前往东吴。”
陈默望着浩渺的江面,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期待与忐忑。上船之后,陈默站在船头,江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鲁肃走到他身旁,笑道:“陈默兄,此去东吴,定能让你领略一番别样的风光。东吴之地,物产丰富,人文荟萃。”
途中,鲁肃兴致勃勃地向陈默介绍东吴的风土人情:“我东吴的都城建业,繁华无比。城中高楼林立,街道宽阔。集市上摆满了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有南海的珍珠、西域的香料。还有那闻名遐迩的东吴刺绣,针法细腻,图案精美。”
陈默听着,心中对东吴充满了向往。
经过几日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东吴。陈默刚下船,便被东吴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