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够看得出来,国企部的能量还是比小的。
在大乾早几年的时候,其实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税部,而是工部,立国初期的工部,掌管着诸多官办企业,生产各类军械物资,为统一战争提供武器,弹药等几乎一切的战争物资。
当年的工部,权力可是相当的大,就是因为权力太大,所以才是遭到了拆分。
工部被直接拆分为两个部门,几乎的官办企业以及相应的事务都是被独立了出来,然后成立国企部,剩下的营建等事务,才是留给了工部。
拆分之后的工部,基本上就只变成了建设部门,主要是负责道路、水利、城市基础建设等国家推动的大型工程。
而国企部,才是继承了工部的大部分权力,也就是官办企业,这些官办企业在统一战争期间的作用是非常大,直接也就导致了国企部的影响力非常大。
如今统一战争虽然结束了,国企部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是,作为一个掌管了大乾所有官办企业的机构,国企部的影响力依旧是非常庞大的。
大乾目前的工业发展,只是初步阶段,而初步阶段的时候,民营资本,通常都是不会投资那些重型工业,因为重型工业代表着投资大,回报慢,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钢铁行业,目前涉足的民营资本就不多,偶尔有少数民营资本,但是普遍来说规模也不大。
因为目前的钢铁行业,进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几万两银子扔进去,都冒不出什么水泡来,搞一个大型的钢铁厂,没有个几十万两银子,根本就别指望能够搞成功。
但是,能够拿得出这么多钱的民营资本,其实真不多,即便是有,人家也更加乐意把钱投入到回报快,利润丰厚的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型工业。
如今这年头的工商业正处于高度发展期间,随便搞的什么工厂都能赚一大笔钱,他们犯不着去投资那些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要动辄十几年才能够收回成本的重型工业。
当然了,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也找不到这么多的技术人才。
因此,目前大乾,重型工业里,国有资本是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规模,代表性的钢铁行业,国企部所属的钢铁企业更是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里也并不是说官办钢铁企业的数量多,而是指他们的产量多,实际上民营资本筹办的钢铁公司,如今没有一百家也有八十家了,基本上很多地方都会有,但是这些民营资本的钢铁公司,普遍都是小型钢铁厂,几乎所有的民营钢铁厂的钢铁产量加起来,都不如一家江南钢铁公司!
国企部,其实基本上就是代表了大乾帝国的重型工业以及新型工业,虽然最近两年的话语权有所降低,但是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想要去推动相关的法律,自然是会快速的多。
至少,比赵进这种地方官员去推动要迅速的多!
然而,吃水不忘挖井人,赵进作为第一个把这个问题找出来的官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再一次进入了上层的视野。
就连税部尚书,值房值班大臣赵汝才,听闻这事后也是忍不住的惊叹:“这个人啊,就是喜欢搞事!”
赵进以前在税部的时候,也是经常搞事,折腾,为此而死的人可是成千上万呢。
跑到财政部金融司任职了,短短几个月里也是搞出来了个证券改革,直接影响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因为这个改革方案而跳楼跳江的金融精英们,那也是不少的。
如今跑到松江府当同知去了,按照道理来说,这种地方上的副职,虽然还有实际权限,但是通常不会太大,地方上的主政一把手,也是不会放任自己的副手乱搞事的,因为就算要搞事,也是人家一把手的事,那些副职们想要越过一把手自己出风头捞政绩,人家分分钟把你给摁下来。
现在赵进是硬生生的趁着上头还没有确定松江府知府的人选,就是搞出来了上海码头公司这事。
这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大可小,你要说他大吧,其实也就是一个家官办企业里的事,抓的也就那么二三十个,而且到目前为止,一个个都没办法进行定罪。
但是你要说它小吧,它也大,直接引起了国企部乃至整个内阁方面的注意,进而推动了新的立法程序。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规模不大,但是影响大的事,赵进也是凭借这事,再一次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诸多的文件里头,甚至是传递到了大王的耳中。
人家赵进当初选择拿上海码头公司开刀,那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前因后果的,要是没有这种大的影响力,人家赵进还真是懒的搞呢。
只不过事情已经搞了,他想要的影响力也有了,后续怎么处理,说实话他并不怎么关心,甚至和他也没啥关系了,如今他看重的是善后。
这搞完事了,你不能留下一个烂摊子啊,要不然好事就会变成坏事,你得把烂摊子也给收拾好了,这样上头才会觉得你会办事,要不然的话,人家就会把你当成只会瞎几把折腾,总是给上司带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