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兵团会奉命攻打扬州府,新成立的第四兵团则是去进攻凤阳府,而剩余的虎贲军则是留守淮安府城。
同样是尚未编成的第七乙等作战旅,也有了他的安排。
后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支部队也会对南直隶的其他区域发起进攻,只不过虽然有明军降兵降将可以直接收纳到大乾救民军中来,但是整编军队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搭建军官团队,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体能恢复以及基础训练,也都是需要时间的。
从大乾早期开始收编大明军队的第一乙等作战旅开始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七个乙等作战旅。
而且大乾救民军的乙等作战旅,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往往都是直接满编的,虽然往往每一战的损失都不小,但是补充武器和士兵都很便捷。
而且高战损比并不意味着战斗力下滑,甚至因为频繁的战斗,使得乙等作战旅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不像是大乾的甲等野战部队一样,兵员、枪炮的补充都极其麻烦,导致大乾救民军的甲等部队每一次扩军,文官们一个个跟死了爹一样难过。
看看到现在都没有充足武器的第六步兵团就知道了。
乙等作战部队的补充和扩编很容易,甲等作战部队的扩编却困难重重。
这就导致了大乾救民军的乙等作战部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甲等野战部队。
这一点,即便是大乾的创始人楚行都没有想到。
最早的时候,楚行下令允许大乾救民军吸纳俘虏,组建乙等作战作战部队,也就是早起的治安军、亦或是守备军,只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大乾王师的兵力极度缺乏,而且明军俘虏太多,不知道怎么处理为好。
对于他们的未来,从楚行到大都督府都没有对他们的未来抱有太大的期望。
只需要他们承担最简单的炮灰作用就完全足够了。
但怪就怪大乾实在是太特别了,从军队建设上来讲,从文官以及大乾对军队的支撑上来讲,完全碾压朝廷好几个等级。
这些并不被大乾高层看好的乙等作战部队,在加入大乾之后,战斗力飙升。
这一点不仅仅是大乾的高层表示很惊讶。
其实连明军一方也震惊的不行,忍不住骂这群人是叛徒。
这群乙等作战部队的蜕变非常快,他们甚至很多人比甲等部队的士兵更有归属感。
之前的诸多战斗里,乙等作战部队就开始有了不错的表现,虽然依然无法承担主力部队的位置,也经常被敌军的优势兵力给打的崩溃,而导致死伤惨重。
但是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胜负乃兵家常事。
但是对于大乾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是,这些明军组成的乙等作战部队,他们的士气。
他们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往往是最坚决果断的。
淮安战役里,第三乙等作战旅可谓是死伤惨重,尤其是个别的团,三千人损失一半以上。
即便是如此,第三乙等作战旅,依然坚持战斗。
这份死战不退的勇气和韧性,是很多主力正规军都没有的。
只是这个时候,很多人直接忽视了。
第三乙等旅发起冲锋的时候,后面还有众多的督战队守住。
并且第三乙等作战旅的个别团,不止一次溃退,甚至好几次,而且每一次都是被督战队,强行压着掉头才再次发起进攻。
此战中,死在督战队里的士兵就超过了数百人。
如果没有如此严苛的军法,没有强力的督战队,乃至整个第三守备旅,是不可能在伤亡如此惨重的情况下还持续作战的。
这一点显然是被李大虎等高级们所忽视了,或者说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大乾王师里的乙等作战部队已经成长为了大乾王师里的一直重要的军事力量,并发挥重大作用却是肯定的。
得益于数量众多的乙等作战部队,正规军兵力匮乏的大乾王师才是能够从容多线作战,同时在山东、淮安府乃至未来的南直隶和明军进行战斗。
作战司的一系列作战计划推出之后,楚行自然是没有驳回这个经过了众多中高级军官们讨论出来的一致结果,并且很快就依照这份作战计划开始下达圣旨。
下旨筹建第四兵团,准备用于加强对凤阳方向的进攻,辖下第三甲等野战旅,第六乙等作战旅、暂编第一团,第二骑兵大队、第二炮兵团、第二辎重旅等部队。
由第三甲等野战旅旅长刘云龙担任兵团长。
而第一兵团剩下的部队也是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调整是把受损严重,同时在淮安战役里表现突出的第三乙等作战旅抽调出来,直接嫡属于大都督府,准备留在淮安休整一段时间。
而第一兵团的话,则是辖有第一甲等野战旅、第五乙等作战旅、第一炮兵团、第一辎重旅等相关部队,第一甲等野战旅旅长李大虎兼任第一兵团兵团长。
而楚行不在亲自兼任第一兵团的兵团长了!
上述部队里,第六和第七这两个乙等作战旅都是短时间内无法投入战斗的,除非是真把他们当成炮灰去送死。
拆分了第一兵团后,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