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学生最低入学年龄不得低于十岁,据张靖所知,教育的进度也普遍高于平均年龄的学子。
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偏向于现代社会的大学。比如君子六艺,只要通过了基础考察课,达到了最低要求,那么要深入进修哪几项就是你自己决定了。
其他的诸如杂学,典籍等教学,都是要统一上课的,但上课的内容自由度也高,并不是全部要求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背诵。
张靖觉得这个学院的制度和后世的一些制度非常相似。
比前两年她在京城混入的一家专为官员子嗣设立的书院教授的东西更吸引人。
她刚进入学院,属于是忙的到处跑。
因为和她同龄的一批学生已经通过了六艺基础考核,而她从前几乎都扑在了书上,六艺只是粗浅了解。
或许水平已经达到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但比起青水的学生来说,离合格还远。
好在学院的夫子知道她的一些情况,挤出了一些容许她补课的时间。
张靖只好暂时先放弃吸引人的藏书阁,转而开始专心冲着基础考试冲击。
于是在张靖的宿舍门前堵了三回没有堵到人的杨沐恩蒙了。
怎么回事这人?
六艺的考核对于张靖这个成年人的的灵魂来说,并不算为难,少年人的躁动和不耐烦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影子。
先不说她的基础如何,光是能连续两个时辰在那定心学习的这份耐心,就让几位习惯了被小孩们的吵吵折磨耳朵的夫子赞不绝口。
顾定南暗戳戳看顾了她两周,看这个小孩处理的还不错,就不怎么盯着她了。
这位老院长喝着齐芸送来的上好茶叶,摸了摸下巴咂摸:
这小孩和她祖母也不怎么相似啊?
齐芸当年可比张靖要暴躁调皮多了,恨不得爬夫子头上的程度啊。
如果张父在大概要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尚未遭受祸害的老院长。
然后怀着“死贫道不死道友”或者“我淋了雨你也不能撑伞”的想法,把嘴里的警戒咽下去。
——
所谓的君子六艺,还是从前传下来的说法,也是当今盛行的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在每个朝代都会有些变化。
六艺很多时候已经是贵族教育的一个代名词,毕竟很多平常百姓是无法接触到这些需要耗费很多钱财资源的东西的。
张靖在上几辈子读书时就对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了解的七七八八,只是实操就不怎么样了。
比如里面的“御”字部分,还是她在来的路上,为了不再只能坐在马车里而摸索学习的技能。
至于“数”和“书”就是张靖的舒适圈了。她在这里真的要感谢一下几年前压着自己练字的齐芸。
她不敢想要是现在还是一副狗爬字,练书法又耗时耗力,她三年内还能不能越过这个基础考核学到更深的东西。
剩下的就是“礼”:这个她有被嬷嬷教过,好歹是个官家子弟呢。
“乐”:舞蹈有点难,不过考试只要求有一门会的乐器,然后通过夫子的评判标准就行。
“射”:张靖喜欢这个,不过实践的机会不多,自己的技术自己知道,应该是还没到及格的标准的。
总结下来,她除了写字和算数,以及礼仪规范的理论考试之外,都要接受严酷的训练。
于是张靖过上了上课,补课,吃饭,睡觉四大循环的时间流程。
除了花费在走路上和吞咽里的时间,她甚至想把睡觉时间也压缩了,但考虑到自己需要长高,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睡安稳一些。
同龄的学生们就看见这个新来的白白净净的的学生,眼神几乎不和人相对,走路呼呼带风,一下课就神秘地溜走,连吃饭时旁边的手里都捧着一本笔记或者小书册。
大家本来对这个“插班生”非常好奇,但她接连好多天在社交场地几乎毫无存在感,于是也渐渐地感到无趣,不再关注她了。
食堂内,学院里出名的嚣张的小少爷杨沐恩仰着头刚走过去想要放狠话,那人就把最后一口饭扒完,利索地转身离开了。
全程头没抬,视线也没离开手里的书,更别说看一眼前面的人。
杨沐恩想喊她的话被噎在嗓子里,瞪着眼睛看着匆匆离开的少年背影。
这人是脑子和眼睛都被书页糊住了吗?
旁边的同学端着饭碗一脸懵:“少爷,你要找张靖吃饭吗?那可能不太行哦,我吃一个包子的功夫她能吃完一笼!真不知道她的嘴是怎么咬那么快的……”
“谁要找她吃饭!我才不找她!可恶的书呆子!”
大少爷深觉挫败恼怒,仿佛一拳一拳都打到了棉花上。
张靖复习起来头都发直,她能隐约感受到一些来自各个年级的同学们的目光,但没有精力分辨里面的情绪了,反正碍不到自己考试的路。
种花兔子是对考试有点执念的,可以不突出,但落到倒数就有点难看。
她拧着眉头继续琢磨着几个字词的意思。
啊这些文言文看多了还是好怀念简体字啊……
一个月后,张靖坐在食堂,右手还有些抖。
她夹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