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穿越似乎都是如此风平浪静。她很满意。
这个名叫容家村的地方,百姓大多数都是青砖房,瞧他们的穿着和脸上神情,料想过的日子哪怕赶不上富足,也能维持生计,吃饱穿暖。
刚刚进入村头,就有人注意到他们了,主要是高头大马在这个地方还是比较罕见,一个孩童带着两个护卫来就更少见了。
张靖带着人就等在村口的大槐树底下,等到一个青壮年迎上来:“不知这位贵人到容家村有何贵干?”
“我想找一个叫“王衍”的人,她的孙女托我带来了一封信。”
张靖把信拿出来,示意信封上确实有这个名字。
还好这个青年村长识字,他确认了不是什么找茬的人就松了一口气,还邀请三人去小院里喝茶水。张靖也没拒绝,女主人很热情地端上来了这里的特色小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没吃两口,村长就带着一个弯腰弓背的老婆婆过来了。她穿着朴素,衣服料子是很普通的麻布,发髻也没有多少装饰,只简单地插了根木簪子,看不出来姜氏所说的富商家庭。
老婆婆苍老地厉害,走路都颤颤巍巍地,张靖生怕她不小心摔了,起身要扶,老人轻轻摆手感激地拒绝了。
“这位小公子安好,老身就是王衍。”
张靖:“你可认识王秋水?”
王衍眼里似乎有泪光闪烁:“回小公子的话,当然认识,那是老身的小女儿,四十年前远嫁上京,自此少有见面。”
于是信被交到了老婆婆手里,张靖温声解释了一番事情的始末。
当王衍听到如今孙女都已经二十多岁,已然嫁人,还惦记着母亲的老家的时候,泪水终于从布满沟壑的脸上落下来。
“我那小孙女,她如今可还好?她母亲自娘胎里身体就弱,我只盼着小孙女能健硕些。”
“姨娘身体很好,府医每一季都会来检查一番,您不用担心。”
张靖和老妇人细细聊了聊这些年在张府发生的事情,也问到了王家的相关事情,回头还要给姜氏带一封信。
那老妇人一听张靖是家里的嫡子,但却能不远万里带来庶母的书信的时候,虽然对孙女嫁为人妾有些心疼,但也知道这样的结果在京城算是好的,因此放心了不少。
原来这王家还真是当年兴盛一时的家族。王衍的丈夫乃是赘婿,早早就离世了。王衍并不是家业的继承人,而是辅佐自己的哥哥。只是后来这里的官员贪腐严重,这个大家族也不免着了道,家财散尽,好不容易才把人保全了下来。
自此之后就各自分散隐居村落里面,不敢东山再起。
张靖微微眯了眯眼。
她在金陵这边或许别的不了解,但官场政治却是知晓不少的,毕竟京城可是政治中心,她又跟着自己那个四品大员爹学习。耳濡目染记住了不少东西。
她记得这边的贪腐在二十年前确实严重,但那时在任的大理寺卿是个清正廉明的大好人,亲自出差在这边狠狠治理了一番。翻出来的贪污除了安抚受害人,剩下的都进了国库,大大充盈了大盛国力,让陛下赞不绝口。
这也是为什么那位大理寺卿铁面一张,却少有人敢惹他的原因,无他,陛下就站在他后面呀!
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一个维持了那么久的经商家族,成员庞大,又怎么会甘心就这么寂寂无名?
老妇人似乎隐瞒了什么,但对自己的子女倒是真心担忧。
张靖也没有深究,只是安抚了一下情绪有些激动的老人:“我在金陵这边求学,日后若是有机会,姨娘也会来这边游玩一番,您要保重身体。”
老人摩挲着那封信,泪眼啪嚓地点头。
张靖又和村长一起聊了聊,天色已经暗淡下来,她被热情地留在这里休息,张靖没拒绝,只是在枕头底下留下了一张银票。
第二天要走的时候,王衍又来了。
这次她看起来情绪比昨天好了很多,手里带着一个篮子,还有一封信:“老身托大,想请小公子给我的孙女带去封平安信。老身或许能活的年岁不长了,请您一定要交到她手里。也算是全了一番老身的爱女之心。”
王衍一同给她的那个篮子是谢礼,张靖没有推脱,办事办全嘛。古代远嫁的女子本就不易。
她最后只是道:“您珍重身体,一定等到小孙女来看您。”
王衍拄着拐杖,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又仿佛在透过她看向另一个人:“小公子也珍重,有小公子这样的人,想来我那小孙女在家里受不了什么委屈。”
张靖点头告别了。
她看着手里那封不起眼的信,总有种奇异的感觉,仿佛很多东西都影影绰绰有着关联,只差一根线,就都能被串起来。而她却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好是坏。
——
青水书院是大盛名声在外的书院,前朝时国都尚未北迁,这里就是王公贵族们自幼接受教导的地方。
后来朝代更替,这所书院也在战火中留存了下来,据说那些失传的书本祖籍大多数在这里的藏书阁中都能找到。
本朝的开国皇帝上任后,这个富贵窝就已经改制,招揽人才不再专门面向贵族富豪,而是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