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晓辰第一天从光脑AI听到的科普,桑榆星原本的大气97%以上是氮气,剩下的几乎都是二氧化碳。
虽然自从星历744年人类在此建立基地,大气层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改造,但也只是把氧气浓度提到了8%,也就比蓝星珠峰上略高一点。
基地保护罩内空气能局部达到20%含氧量的蓝星水准,是有制氧装置、大量移植和基因改造的植物在供应氧气。
但现在显然不在基地内!
高原求生第一条:不要剧烈运动。
周晓辰想起从进准备区就一直在热身、宛如多动症的人民战士兄弟,只能祈祷队友不要落地成盒。
桑榆星作为一颗被潮汐锁定的行星,之所以被人类认为宜居,除了她的恒星热度不高,向阳面有大片温度适宜地带外,还得益于她的强风气流。
强风气流由阳面中心地带的“近日点”,指向阴面中心地带的“远日点”,带去大量的热量,在阴面形成降水,然后液态水再通过冰层下面的深海洋流回归阳面,滋润生长在晨昏线附近的人造植被。
简而言之,桑榆星的风,是有方向的。虽然微观上并不绝对,但风向从“近日点”指向“远日点”的时候居多,如果你逆风无限行进下去,最后的终点很可能就是“近日点”。
因为这种偏向性,基地上的集装箱建筑总是随着时间朝一个方向移动,仿佛被风偷偷推走,每过一段时间就得挪回来。
从寻找装备的角度,逆风行进也是合理的:装备比人密度大得多,如果在同一地点投放,随风向的位移应该比人要小,也就是位于上风口。
周晓辰走路速度如八旬老太,即使如此,行进一个小时后,她也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这么短的距离,太阳的视直径很难发生可观测的变化,但心理作用下就是感觉变得更大,仿佛太奶在那里朝自己招手。
就在她感觉相比队友,自己恐怕要先落地成盒的时候,视野范围内出现了除沙尘以外的东西!
不是她期冀的空投物资、飞行器之类,而是空中的小黑点!
在巨大太阳的背景图上面,就像从太阳上飞过的《山海经》传说中的三足金乌。
这当然不是三足金乌——是虫族!
梅开二度,但这次她手里连脉冲水枪这种平民武器都没有。
周晓辰对自己的近战水平是有点子AC数的,赤手空拳跟虫族拼刺刀这种事情不适合她,于是当机立断,侧躺在沙地上,又往自己身上洒了好几层沙子,把自己半埋起来。
人们经常嘲笑“鸵鸟埋沙”,但其实鸵鸟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当然不是“只要我看不见,天敌就不存在”这种道理,而是在沙漠地带的白天,热空气从地面上升,与低空冷空气相遇,会形成薄雾。如果半掩在沙子里,有薄雾的掩护,就可能从天敌的搜索中漏过。
越来越近了!
这一次周晓辰才清晰地看到虫族飞行的阵列,不同于蓝星上任何一种生物。每一只个体的飞行路径非常随机,仿佛布朗运动,导致它们很难被瞄准;但作为整体又呈现出一种秩序感,仿佛运行中的屏幕保护程序。
虫族用这种方式生动地演绎了物理学的底层逻辑:个体的巨大随机性和宏观意义上的规律同时存在。
这样一种生物的恐怖,绝不止于钢牙和毒素。
周晓辰头皮发麻地看着虫子从低空飞过,其中几只甚至深入到了薄雾层中;只是脱离了光脑辅助,她宛如一个原始人,用肉眼甚至难以识别出虫族的分类学特征——或许本来也不在她的知识库内。
前后只是几分钟,但体感上宛如漫长的一个世纪。直到虫子再也看不见了,她才爬起来继续行进。
虫子仿佛刺激了肾上腺素分泌,让她奇迹地坚持到了视野内出现其他人。
她依然控制着速度,缓缓接近,开始是个小黑点,然后逐渐显示出全貌:两具木乃伊和一个活人!
——开个玩笑,但这确实是视觉冲击带给周晓辰的第一反应。
再走近点,就能看出那两具躺在地上、呈人体形状的物体不是木乃伊,而是两套外骨骼装备!
白天背过的科普在脑子里自动地打印:单兵外骨骼,模仿虫族坚硬外壳而设计、旨在突破人体机能极限的单兵作战装备,可以认为是机甲平替——在非太空环境,使用昂贵的机甲多少有点儿杀鸡动牛刀了。
那个活人当然就是人民战士了。
他应该到了有一会儿了,但跑得快的后果也是显然的——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反,正在大吐特吐,现下的状态如果戴上面罩,马上就会吐自己一脸,然后达成被自己呕吐物呛死的离奇阵亡成就——所以只能等先吐完再说。
周晓辰从外骨骼的背包里翻出了水、压缩饼干和小型氧气罐,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吸氧,稍微恢复一下状态,顺便研究外骨骼怎么穿。
预料中的,没有说明书——设计副本的人大概也很难想到有玩家能小白到这种程度。
首先,肯定是一体式,而不是分部件穿戴。理由很显然:如果要分部件穿戴,就应该装在箱子里减少体积,而不是保持这个人形木乃伊的样子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