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都市言情>朕就是万历帝> 第482章 羊会上树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2章 羊会上树吗?(2 / 3)

西北时常缺水,田地产量低下,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拼命到处开荒,结果植被皆毁,更加留不住水,产量更加低下。

循环不休,陷入死结。」

徐贞明在西北为幕十来年,脚踏实地做过实事,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各项实情张口就来。

「甘肃兴修水利后,我们就可在陕北的祖厉河丶清水河丶洛浦河丶环水丶洛水丶无定河丶延水照方抓药。

不过兴修水利,需要大量的水泥。太府寺计划在兰州丶凉州丶甘州丶固原丶延安和米脂各新办一家水泥厂,平均每家年产水泥五千吨。」

霍冀丶徐渭和梅国桢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倒吸一口气凉气。

他们已经逐渐习惯千克丶公斤丶吨和米等衡量度新制,知道五千吨足足有一千万斤,六万六千石,比一座山还要高。

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远在京城西苑的太子爷,对这个产量不屑一顾。

朱翊钧当资深公务员,出去「化缘」时,随便一家水泥乡镇小企业的产量都是几万吨。十万吨以上只能算小型水泥厂。

「迁百姓就是量土养人。贫瘠苦旱,不宜居住的地方,百姓全部迁走。现在内阁专门设立一个徙民办,由张阁老领事,专司此事。

陕甘的两地布政司先摸查各地不宜居住的地方,把居住的百姓登记成册。现在陕甘的徙民分两支,一支迁新定的辽宁,一支迁湖南。

至于新复的安南等南海地区,酷热闷湿,陕甘的百姓过去,水土不服,很容易生病。那边主要迁移广东丶福建和浙东多山少地之民。」

徐渭接言道:「我朝迁移徙民早有先例。洪武三年(1370年)起,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丶潞州丶泽州丶汾州等地,以四家之口留一丶六家之口留二丶八家之口留三徵集百姓,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领取凭照川资后,向河南丶山东丶河北等地迁徙。

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前后迁徙百姓百万有馀。官府料理此事,颇有经验。

此前是由富迁瘠,由熟迁荒,百姓多不愿轻离故土。但此次不同,此次迁民是由瘠迁富,由荒迁熟。

东北虽然苦寒,但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一年一熟,亩产不知胜过西北多少。现在又有水泥砖板房和火炕,大兴煤炭,御寒过冬不是问题。

湖南迁居之地为洞庭湖畔,以及湘丶沅丶澧丶资等水岸畔盆地平地

目前东北丶湖广等地接到廷寄,动用营卫军,广募民夫,修路搭桥,建屋筑房,为徙民提供基本的保障.

至于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与兴水利和徙百姓息息相关.」

梅国桢问道:「这一切都需要钱粮,户部支应得过来吗?」

大家都知道大明财税是个什麽鬼样,虽然盐政整饬丶工商大兴,盐税和工商税一年比一年多,但是还没富足到想怎麽花就怎麽花的地步。

徐贞明解释道:「户部那边把未来三年省下的宗藩禄米分了四分之一到西北。此外少府监丶太府寺沿开中法和商屯等旧例。

要求所有海商丶互市边商丶盐商丶矿业公司丶茶叶公司丶丝绸棉纱厂等工商牌照,自明年起,每年需要向西北投钱募人兴修若干水利丶迁徙百姓若干。

殿下叫此为支付转移。」

梅国桢有些奇怪,「为何不叫这些工商公司,直接捐钱捐粮,或者增税?收得税银再由户部下拨西北,行此益政。」

徐渭捋着胡须说道:「此事老夫在西苑时,偶尔听太子殿下提起过。」

曹邦辅丶徐贞明和梅国桢转头看向他。

「还请文长先生解惑。」

「殿下曾言,捐钱徵税,拨款行事,中枢地方各衙门贪腐低效,一百块银圆只能办出十块银圆的事来。

叫各工商公司直接办理,他们以利为驱,自然会想方设法以最少的钱把事办得最好,效率最高,中枢地方官府只需监督检查即可。」

众人对视一眼,太子殿下对各级官吏的作风脾性,是深有了解。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这些支付转移,资助西北建设之举,大致行五到十年即可告一段落。如果以徵税方式行事,届时改为西南建设,漠南漠北建设该怎麽办?

税赋是大事,制定之后不可轻易更改取消,常例中也很难更改取消。顾及如此,才以商办方式行事。」

「原来如此,太子殿下英明,高瞻远瞩!」

曹邦辅一边召开军政会议,布置对青海用兵,以及西北建设的工作。

西北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进展喜人。

军事方面却有所停滞。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那边多有异动,李成梁率领的骑兵部队,被调往宁夏地区,俯视东西河套。

九边中,陕西丶宁夏丶甘肃三边兵力相对薄弱,尤其是甘肃,可以说是凉得不能再凉。

还没有议和之前,俺答汗经常去青海礼佛,动不动横穿甘肃,翻越祁连山,如入无人之境。

现在从东边调过来的主力骑兵还在宁夏,青海这边用兵主力就剩下霍靖霍边为首的归降蒙古部众,可是大半个月过去了,离约定的日子越来越近,霍家兄弟却没有半点消息传来。

兰州城议论纷纷,地方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