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他亲自把奖杯交到陈景行手里,让这位年龄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后浪追平自己的辉煌纪录,再大度,再豁达的人心里也不可能没有波澜。
而《一九五一似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比较的平台。
毕竟以往,他跟这位科幻之王也没什么可比较的,陈景行拍出来的那些电影,他当然是拍不出来的,而他当年拍出的那些获奖无数的经典电影,陈景行不管能不能拍出来,也都不会去拍。
不管受邀的电影人、记者、影评人亦或影迷都藏了什么心思,在黑暗降临后都安静了下来,认真的注视着前方的大银幕。
影片开头,就是一九五一四个大字安静的在黑暗的银幕上浮现又消失,上方是5月6日的小字。
一片郁郁葱葱的田野上,粉红色的朵随着微风在荡漾摇曳,细微的管乐声以淡入形式进入这帧静谧般油画的场景。
那是朝国的国,金达莱,在华国叫迎红杜鹃,在每年的春季开。
带着毡帽的战士倚坐于地,靠在树上,微眯着双眼,似乎在假寐休息。
一种忧郁抒情的情绪跃然于银幕之上。
老谋子挑了一下眉,有些讶异,这构图,这氛围,一种强烈的文艺电影的调调奔涌而出,浑然不似其他献礼片的基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与《李延年也完全不同,他之前也设想过可能《一九五一和《李延年是一样的风格的。
上级的任务将张若匀与白羽这两个在休憩的士兵叫到了指挥部。镜头一路在两人的前方,倒退着,跟随着两名战士经过了坑坑洼洼的草丛,经过了正在挖掘的的地下坑道,经过了各种掩体,经过了生活区,在两人对家乡,对战友,对当下局势的交谈中进入了指挥部。
天空阴暗朦胧,并不大的环境音嘈杂而清晰,所有战士的穿着朴素而真实,让人感觉仿佛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一样。
就像是一张七十年前的老照片突然动了起来。
“有意思……”
老谋子是摄影大师,也是美学大师,如果说其他人还在进入剧情,而他的大脑已经兴奋的转动了起来。
无论是构图还是镜头,都一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的“有意思”又绝不仅是构图和摄影,还有这一段长镜头。
两个战士交谈着经过一个又一个场景,经过来来回回修建防御工事的其他战士,经过其他连队的训练,时不时与其他战士打着招呼。
但镜头始终在两人前方,似乎在引领着方向,不管是狭窄的掩体,还是宽阔的训练场,亦或是进入昏暗的地下坑道。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长镜头,能直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论是自然空间中的环境声,还是两位演员自然的交谈与跟其他人的互动,还有周围忙碌的修建工事,或进行训练的场景,还有隐秘的音乐声都相当的契合并能快速把人拉到情境中去。
而老谋子则还分出了一些精力在思考场景和镜头的调度,这种长镜头看似简单,可实际上非常难,每一步,甚至每一秒钟,出现在场景中的人该干什么,该说什么都要分毫不差,才能连贯下来。
而且他的惊讶也越来越重,甚至坐直了身体,专注的盯着大银幕的画面。
因为这个长镜头是如此的长,完全没有结束的迹象。
与他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参加这场点映的其他导演等电影人,他们对镜头最为敏感。
一旁的女儿张沫也忍不住看了下表,轻声惊讶道:“已经五分钟了……”
为了躲避敌方飞机的袭扰,指挥部设在了地下坑道内,只有几盏煤油灯在燃烧。
画面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平静的叙述着剧情。
第五次战役,第十二军九十一团奉命担负迂回穿插至敌后作战的任务,战事极为顺利,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下珍富里以东的兄弟峰,逼近“37线”。
然而第十二军奉上级指示组织战略性的后撤,由于通讯的迟误,使得晚一步行动的九十一团在撤退途中,被迅速赶来追击的敌军堵截在三巨里一带。
而且第三十一师乃至整个第十二军的主力部队都要马上奉兵团部命令往北转移,这样就只留下了九十一团一千九百人孤悬敌后。
全团已经与大部队拉开了至少一百多公里的距离。
而更大的噩耗则是九十一团与十二军失去了联系,已经有超过十七个小时没有任何电波交流。
因此十二军指挥部认定九十一团报话机出了问题。
战争爆发之初,部队的通信装备确实极为短缺。
在1950年10月作战时,司令部只有一个电话队连级编制和9部短波电台,不仅与前线部队联络不畅,就连与国内联系都时断时续。
当时各军级部队中,包括无线电、有线电、人工在内的通信人员虽然有25003000人之多,但是无线电台只能普及到师一级。
到了现在,虽然通讯状况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仍旧捉襟见肘,九十一团只有两部报话机。
虽然后方已经发动了两个工厂生产国产化的步谈机和报话机,还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