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科幻之王
在梦工厂开启了源代码的宣发后,陈景行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地心引力的拍摄中。
雷嘉音正好也拍完了绣春刀第二部的戏份,他毕竟不是男主角,戏份结束的也早。
雷嘉音坐在相当有科幻色彩的机械设备上,置身于一个空心的光盒中,这个光盒的内壁都是由led面板组成,显示着太空、空间站和地球的画面。
“说真的,这种拍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体验,难度也太高了吧。”雷嘉音有些尴尬地呵呵笑道,他刚才的一段表演被陈景行毫不留情的打断。
坐在旁边休息的同样穿着笨重宇航服的吴越深有同感的点头。
虽然地心引力是个重工业电影,但是对于两位演员来说,表演难度比他们之前拍过的戏大得多。
华国的大部分演员都是方法派和体验派,这俩其实大体上算是一个流派,需要参照物,需要锚点,更需要互动,所以演员会强调对手。
然而地心引力的拍摄过程就让演员完全失去了“对手”,对手不仅是演员,还包括场地,还包括演员大脑中对场景的想象。
对手的存在能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并且不显尴尬。
这样演员能精准地把握住自己的反应和情绪,自己的表演幅度是夸张了还是不够。
而且通常比较有经验的演员在拍完一段戏后,就能直接判断出这段戏的效果如何,他甚至能想象出镜头呈现的效果。
而雷嘉音和吴越在地心引力的拍摄中却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这段表演最后呈现的是什么样的效果,这让他们失去了对自己表演幅度分寸的把握,经常陷入了尴尬而滑稽的地步。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地心引力的拍摄是完全的虚拟拍摄,说的再直白一点,跟制作3d动画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陈景行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非常有震撼力的镜头,尤其是长镜头。
电影原版就有几个长镜头非常惊艳,当然这其实不算摄影师的功劳,而陈景行也认为卡隆设计的几个镜头已经完美到无可挑剔虽然地心引力的长镜头实现不需要摄影师的超神发挥,也不需要考验导演对剧组的精密调度,但能设计出这样的长镜头本身就体现了导演极高的艺术水平。
所以陈景行在让墨制作这几个长镜头的g预演时,当时在场的徐盛和特效动画组组长项轩都用惊讶和钦佩的眼光看着陈景行,按照项轩的原话就是:“陈导,你就算转行当动画导演,也绝对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动画导演也要画分镜图,甚至由于动画没有了现实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分镜头表现力上可以达到更高的上限,甚至没有上限,这样反而对于动画导演的艺术设计水平要求更高能限制一部动画分镜头表现力的,只有导演的艺术审美水平和想象力。
陈景行在地心引力“设计”的几组长镜头和很多分镜都让项轩这样的资深动画人感到极其惊艳。
要知道陈景行至今拍摄的几部电影中,光影表现与镜头的艺术水平都不是太突出,完全是靠故事和叙事取胜的。
包括徐盛和项轩在内,墨的很多员工都对电影有较高的欣赏水准,尤其是动画部门,这些人在见识了陈景行在地心引力上的惊人艺术天赋后,对陈景行的评价很快就从“他擅长讲故事,不擅长玩弄镜头和光影”变成了“他只是不想让光影和镜头喧宾夺主而已”。
彗星致命身份和信号这样的电影最精彩的是他的故事和叙事,陈景行作为导演,不想让观众的注意力从故事本身被引向别处,所以采用了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所谓大巧若拙。
而到了地心引力这个故事极其简单的电影中,陈景行就开始尽情展现他的艺术天赋了,准备用惊艳至极的镜头让观众目瞪口呆。
脑补了这一圈后,徐盛满脸赞叹地感叹道:“陈导,这部电影出来,我不敢说票房怎么样,但绝对能让影评人震惊。”
毕竟影评人跟他们原来对陈景行的看法也是差不多的长于故事,拙于光影,是个纯粹的商业导演,没有太多艺术天赋。
虽然虚拟拍摄能让陈景行“大展才华”,对于演员自然就比较坑爹了,他们大部分的拍摄场景都是在搭建好的光盒中,事实上陈景行为了让演员能更加容易带入,已经在光盒内壁铺满了led屏,显示出了g预演的图像,帮助演员表演。
对于雷嘉音来说还好,毕竟他的戏分不多,人物弧光也并不丰满,吴越的表演难度才叫大,不过陈景行觉得只是华国演员很少接触这样的拍摄方式而已,uu看书等适应一段时间后,应该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而每拍摄完一段镜头后都会被送去拍摄大鹏另一端搭建起的legy前期预制处理中心,处理完后再发回美国的总部进行一帧一帧的渲染,然后再发给墨进行3d转制。
地心引力当然是3d电影,这也是其画面震撼度的一大来源,这和另一部经典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采用2d并没有孰高孰劣的区别。
星际穿越是用电影胶片拍摄的,这部电影中其实根本没有太多特效,飞船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