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其他类型>女主称帝纪实> 160.一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0.一剑(1 / 2)

论语 (记录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辑录)编辑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 叙事体为辅,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 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 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1]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 首轮红外扫描后, 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2]

免费试读 - 由百度阅读提供

作品名称 《论语》 外文名称 the analects of nfuci 创作年代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作品出处 《论语》 文学体裁语录体, 叙事体作  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拼  音 n yu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时间 1960年1月1日文字类型 文言文内  容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辑录

目录

1 孔子简介

2 目录、篇简介一览

3 内容梗概

道德

修养

礼乐

政治

人格

4 特点

5 历史考证

编纂者

成书年代

版本真伪

6 研究成果

7 选译及赏析

孔子简介编辑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 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讲学图

孔子讲学图(4张)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 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3]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目录、篇简介一览编辑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