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苟秦> 第18章 苟氏英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苟氏英杰(1 / 3)

中垒营将士与随军民夫,再加孙万东残部以及三日间陆续收容来归的散卒,在绛邑防御之事上,陈晃可调用人手,勉强突破2300人。

当然,其中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1300中坚营卒,以及那不到两百的陷阵营残兵与原绛邑守卒,至于其他人,不管是溃卒还是民夫,能够提供些后勤支援就不错了,不能期盼他们承担地

在安排城防之余,陈晃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命人紧急赶制了几面白旗、白幡,竖于绛邑城头,同时以孙万东遗命告孙部将士,以激士气。不管如何,孙万东对部下还是多以恩义对待,孙部将士尤其是陷阵营卒,也多感怀之,陈晃欲以哀兵砺之。

第二件事,则是将绛邑城内的近千士民,不论男女老少,尽数赶出城去,当然一应财货悉数剥夺,充作军用。孙部在汾东的所作所为,过于粗暴,大失人心,既已丧尽民心,陈晃自然要设法消除隐患,以防其在鏖兵之时添乱。

等陈晃将绛邑城防重新整备通顺,并州军的前锋已至城外,倒黄昏时分,绛邑城北,七千余军众已然排展开来,气势汹汹,兵锋直指城垣。

张和临城观察,见城头树立的白旗、白幡,讶然而问何故。还是从投靠的绛邑士民嘴中得知,原来是孙万东死了,顿时大喜,这个苟军大将,算是变相死于他张和之手,又给他的军功章上添上一笔。

同一件事,从不同人、不同角度来看,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有南辕北辙的差别。

就孙万东之死的影响,陈晃看到的是“哀兵可用”,并加以利用,而张和看到的,则是大将阵亡,士气必衰,破敌良机。

于是张和当即下令,安营扎寨,生火造饭,飨士卒,全军休整一夜,明日一早,发起进攻,将这支仍敢逗留平阳境内、阻他进取河东的苟军剪除消灭。

大胜之后的张和,又有些故态复萌了,傲慢自得,急于求成。当然,他的急躁还有一层十分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得知绛邑守军乃是陈晃之后。

去年浍口一战,张和所率上党军全军覆没,让张和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自是苟政,另一个便是率领部下坚守顽抗,拖得他筋疲力竭、阵势动摇最终为苟军主力突袭击溃的陈晃。

如今二度相逢,自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仍是敌弱我强、敌寡我众,只不过由野战变为城战,张和的战意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昂。

若将陈晃击破,攻克绛邑,俘获敌将,不只再建新功,还可打进河东,直下安邑,完成前次未竟之事业。更为重要的,距离他真正雪耻,就只剩苟政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张和心急火燎,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同时,比起上一次,张和的确成长不少,即便心急建功,也不忘仔细打探敌情。

而情报来源,除了观察城防布置,便是通过那些被陈晃赶出的绛邑父老士民,虽然他们的描述语焉不详,但依旧能够做出判断,城中的苟军数量并不多,并且人心惶惶,散逃者多。

这些,可都是于己有利的战机,张和信心倍增。

张和所不知的是,在他侦探了解绛邑城防的同时,城中的陈晃也默默观察着他,并且迅速遣人,将此间情况,快南传,汇报给建武将军苟武。

明明坐拥1700余骑的马军(襄陵之战中被孙万东拼死反扑损折两百多骑),却没能及时封锁进出道路,断绝对外交通联系,这当然是张和的严重失误。

战争中,除了拼武勇、拼训练、拼装备、拼粮草,情报信息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并且往往因为信息差,能够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而于情报搜集这方面,在苟政的高度重视下,一向是做得不错的。

或许由于人才、人手、经费的原因,苟军的情报队伍规模不大,素质也层次不齐,很多人甚至属于赶鸭子上架,但经过一年的经营,还是让苟政组建起一支在雍、并二州及太行沿线勉强堪用的情报队伍。

西征之前,苟政除了给苟武留下一支留守军政团体之外,还将并州及东面的情报系统留给他,太原的消息能够快速南传,靠的就是那支队伍。

额外提一点,苟政安插在并州的细作与间谍,有几乎一半的人,都是为马先这条线服务。半年多下来,马先已经成为苟政对并州方面最重要、最便捷也最有效的信息来源。

也正是依靠北面的消息情报,苟武方能对并州军的动向有基本了解,并在危急之时,做出针对性调整。

而相比之下,并州军对河东的了解,基本浮于表面,只粗知个大概。这其中的差异,也就勉强创造了一个以弱敌强、以寡敌众的机会。

当然,这种机会可不是直刺刺摆到面前的,需要探索,需要争取,更需冒险。毕竟不管如何,南下并州军的绝对实力,是远超河东留守兵马的。

张和军在襄陵之战后联合当地豪强,军力已攀至七千,甚至随时可以再通过那些“驱孙”的土豪动员个两三千人手。至于拿下平阳的诸葛骧军,那是实实在在的上万军马。

张和不知道的是,在他兵临绛邑的同时,苟武也秘密率军北渡汾水,进驻到临汾县,与南撤于此的孙军余部张珙军会合。

此番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