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头在蓼溪古街找了一遍,不知道林业公司在哪里。一位老人在墙根下打坐,听到蒜头打听,指了指西边,说,木头站就林子边。蒜头回到林子里一问,再一次失望了。叔叔书声并不在木头站,同事说他去外面采购木头了。
蒜头顿时没了主意。回家?婆婆的灯油怎么办?找父亲去?这倒是蒜头萌芽已久的念头。这时,父亲烧炭的场景再次浮现脑海,诱惑着蒜头的想象。蒜头最终打算去找父亲,一定要钱,顺便汇报土砖的数量。
蒜头拐进了一条通往大山的道路。太阳快要落山了,路过一片乱葬岗的时候,天色渐渐暗了,蒜头不由加快了脚步。那些墓穴像老人掉了牙齿的嘴巴豁然洞开,野兔和黄鼠狼不时钻进钻出,探头探脑。几朵磷光像萤火虫一样飘出墓地,朝大山里飘去。
学校上劳动课时,这些墓地的青砖被蒜头和同学一担担挑到了小镇,变成了公社的大礼堂。现在,这些墓地成为空荡荡的土堆,那些磷光仿佛带着死者的怨气到处飘荡,让蒜头脑皮发紧。跑得越快,那光点跑得越快。蒜头就想,那光点不会是死者的灵魂,在责怪自己挑走墓地的青砖的吧!
劳动课时,蒜头曾经把四块厚重的青砖刨出来,看到了里头有几根头骨,吓得惊叫了起来。老师告诉大家不要怕,讲起了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让大家集体朗读了一下毛主席语录,驱散了大家心头的恐惧。蒜头壮起了胆子,认真打量了一下头骨。从死者的头骨上猜测,这是个爱笑的人,那空洞的口腔仿佛一直在向人间微笑。
进山的路上,蒜头跑,萤光跟着跑。蒜头想,是不是那个爱笑的人来了?蒜头越想越怕,越怕越不敢想。人多的时候和人少的时候,对墓地的体验截然不同。集体劳动时,墓地和骨头是沉默的。但一个人走过这里,它们就好像有说不远的话,追问着你。蒜头尽量不想那些鬼故事,但那些翻飞的蝙蝠又来凑热闹,仿佛鬼怪所变。
蒜头一口气跑了过去。峰回路转,终于看到一两户人家升起炊烟,这让蒜头稍加安心。耕牛嚼着青草往村场上走,看到蒜头有些陌生,长哞一声。蒜头冲大黄牛笑一笑。蒜头熟悉它们的喜怒哀乐和悠闲自在。蒜头在集体里能挣的工分,就是周末放牛,所以与牛有天然的亲切。
蒜头向一位乡民问路,继续往深山里去。走了几里路,并不见人烟。蒜头心里着急起来,担心走错了路,不由得哭了起来,为鲁莽地打算后悔。蒜头一边走,一边哭。山坳上炊烟袅袅,一条溪涧流水潺潺。路转溪头,突然看见了几座工棚,像放大的瓜庵。
半圆的顶棚,平板的铺面,棚里人声喧嚣,工棚边堆着黑压压的木炭,与蓼溪和小镇铺子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就是这些木炭诱惑着蒜头,来到了深山里。蒜头心头大喜,知道这里就是烧炭队的工地。
看到蒜头突然出现,捡狗大吃一惊,忙问家里出了什么事。听到买洋油的事,他才放下心来,大骂了一通:你不知道婆婆在家里会等你吗?这么晚没见着你,不知道她会多么着急。
工友前来安慰捡狗,一边找来一份饭,让蒜头吃了。蒜头吃完饭,等着父亲来问自己。捡狗问,放砖的人还来吗?蒜头点了点头。有多少砖了?一万三千五百六十八。
捡狗听了,又喜又忧,说,那快够数了,可惜今年不能建房了,那些砖积压着,真不知道怎么渡过雨季。
捡狗连夜把蒜头送出山去。回到家时,村子里灯火辉煌,道路上到处火把闪耀。走进家门,家里已经乱成了一窝粥。英子在安慰着灯花,妹妹和弟弟在一边哭叫。细爷有银和过继的儿子,以及村里的乡亲,在江边和山上敲锣打鼓,大声呼喊。
蒜头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决定,惊动了全村的人。
灯花看到蒜头,一把搂在怀里,仿佛担心他会重新消失。灯花哭叫着说,你死到哪里去了呀?可把大家吓坏了,全村人都在找你!
捡狗赶紧跑到江边和山上,朝找人的火把大声呼喊:蒜头回家了,大家别找了!人们陆续回来,有笑有骂,询问去向,仿佛村里迎来了盛大的节日,或回来了大人物。
捡狗讲了蒜头进山的事情,向邻里乡亲道谢,让大伙儿散了。灯花问蒜头进山的原因。蒜头说,买油的钱不小心丢了,想进山找父亲要钱去。书声接口说,难怪我回到单位,同事说有个小孩子找我。有银也接口说,还以为他要钱是想买零食,否则我就给他了。
捡狗呼应着灯花,又把蒜头批评了一顿,说,我知道他的心思,进山找我不单是为了要钱买洋油,是想向我汇报砖的数量,让我早点出山建房子,他也算是立了功,让我知道了砖的数量。
捡狗转身对书声说,现在砖是够了,但我一时半会还不能出山,看来今年还是没有机会找时间建房,但土砖放好了,久了又容易坏,所以把放砖的工钱结了,看看村里和邻村有没有人建房,尽量把砖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