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悉见他嘴上有毛,办事可能牢靠些,便拿过迭戈手里的篮子,打开上面的盖子:“这是番薯、包米和落花生,番薯和包米都是新大陆的粮食种子,山坡旱地都能播种,产量比水稻小麦都高。落花生是油料作物,可以当果仁吃,也可以榨油。”
那门房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红薯:“这看起来有点像大薯,也是种在地里的?”
“是的,它极易养活,把这个埋在地里,等发芽后长出苗来,剪下半尺来长的苗便可插一棵,等收获的时候能结出好几个根茎,适应性很广,产量也很高。有一点甜味,可以生吃,煮熟了也可以。”闵悉耐心跟老门房解说。
“确是好东西啊!你随我来。”老门房把闵悉往衙门内引。
先前那个门房说:“你叫他进去做什么,怕不是个骗子!”
闵悉懒得跟他计较,跟着老门房进了府衙,里面正巧有在上衙的官吏听到动静探头朝这边看来。
闵悉边走边恭敬问门房:“敢问官爷贵姓?”
“免贵姓黄。”老门房答道,他把闵悉引到一个门外,朝里面恭敬道,“吴大人!”
“何事?”里面的人问。
“有一位自称海外回来的人,带了些海外的粮食种子,说是要献给官府。您要见见他吗?”黄姓门房恭敬道。
里面过了一会儿才说:“那就让他进来吧。”
黄姓门房压低了声音对闵悉说:“你随我进去,里面的吴大人是同知大人,这事应该归他管。”
闵悉对地方官职一窍不通,反正有人愿意管这事就行。他提着篮子跨进门槛,里面有三个人正坐在案后办公,最中间的是一位戴着乌纱帽身着青色圆领袍的中年男子,看着进来的闵悉,呵斥一声:“大胆,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闵悉傻眼,他想着赶紧把红薯玉米推广,却忘了古代没有功名的人见了官员需要下跪的。但他真不想跪,跪天跪地跪父母,连皇帝老儿他都不想跪,更何况是官员呢。
一旁的黄姓门房赶紧拉了闵悉的袖子一下:“跪下!”
闵悉仿佛没听到一般。
黄姓门房只好找补:“大人请恕罪,乡野小民,不知礼数。”
吴同知见闵悉傻愣愣地站着,身后还跟着一个高鼻深目的洋人,不由得皱眉:“你是何人,来此所为何事?”
闵悉这才躬身行礼:“回大人话。草民闵九,应天府人士,是个水手,前些日子刚从欧罗巴的拂朗机回来,从那里带回来一些作物种子,想要献给朝廷。”
吴同知以为他是个傻子,但听他说话,口齿很清晰,却不知为何在自己呵斥他时,他竟也不愿意下跪。看他是个水手,觉得可能是个没见识的,便不跟他一般见识,说:“呈上来吧。”
闵悉举着篮子准备上前,却被一旁的黄姓门房拿过篮子,呈放在吴同知的桌上,并且打开了篮子的盖子:“大人请看。”
吴同知看着篮子里确实躺着几样自己没见过的物事,便拿起一根玉米棒子问:“此为何物?”
闵悉看了一眼:“回大人话,草民管它叫包米或者玉米,它原产自新大陆,是当地人的主粮,欧罗巴人把它带了回来。它长得像高粱,但果实是结在腰杆上,嫩的时候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老了之后,可以磨成面粉做各种饼与馒头吃,也可以拿来喂鸡鸭。”
吴同知扒开带皮的玉米棒子,伸手捏了捏,硬得跟石头似的,闻了一下,有一股奇特的谷物香气:“你吃过?”
“草民吃过,鲜玉米有点儿甜,磨成粉做成馒头与面粉类似。它耐旱耐热,狭小的山坡地撒播都可以成活。”闵悉说。
这句话打动了吴同知,福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到处是丘陵山地,人均耕地面积极少,养不活本地人,所以才会下海讨生活:“果真如此?产量如何?”
“不比水稻低。”
吴同知放下玉米,又拿起红薯,问:“这个呢?”
“大人,这是番薯,长在地里的。它可以通过藤条扦插,也非常耐旱,山坡地皆可种,就是成熟期有点长,得半年左右。这个产量很高,水肥好的话,上千斤不是问题,味道还有点甜,生吃,煮着吃、烤着吃都好吃。”
“这就可以吃?”吴同知半信半疑。
闵悉说:“要是有刀子,现在就可以削皮了给大人尝尝。”
吴同知问同僚:“你们谁有刀?”
一个同僚翻了一下抽屉:“我这里有一把匕首。我来试试。”
他起身过来,从吴同知手里接过红薯,看上面还有点泥灰,便拿到外面去洗了下,削好皮再拿了进来,切成了几块。
闵悉此时已经把落花生的情况跟吴同知说了,他接过同僚递来的红薯,咬了一口,发现比预想的要硬一点,但仔细咂摸,确实有点儿甜味:“味道还不错。你说你带回来当种子,有多少?”
闵悉说:“不瞒大人,为了赶时令,草民刚回到泉州,就已把从欧罗巴带回的种子播种下去,还有蔬菜和香料种子,现在皆已发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