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一章 流言蜚语岂当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流言蜚语岂当真(1 / 2)

宿屋,顾名思义,就是出门在外,旅途过程中,花钱住宿的建筑。一般也会提供餐饮、洗漱之类的配套服务。

类似的经营场所,在生活中是极常见的。

乍一想,这种事物似乎说不出是何时诞生的,潜意识中会觉得理应是在人类历史起源之时就存在了。

其实宿屋产业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悠久。

先要有足够发达的商品经济,民间才会出现频繁的物流交通,进而人们意识到其中存在经营获利的空间,然后方才有商贾从事这项买卖。

文明社会的早期,政府官方会设立军政用途的驿站,地方豪强也可能特意构建客舍,都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行为。

在东亚文化圈里,经营性的“旅馆”,大致是起于唐,兴于宋的。

对于扶桑而言,就是起于平安,兴于镰仓。

自古以来,与物流交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是情报信息的传递。

政治人物总会企图掌握地方实力派的恭顺程度,边远敌邦的威胁大小,天灾是否需要赈济,民变有无必要讨伐。商人则必须关注潮流与时令的变化、物资产出和贮存的情况、以及道路的安全性、债主的可靠度等等。

如今是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中枢政权威势衰落,无法再维持统治,政令的传递完全不能通达。这时候像平手汎秀这样的诸侯可以花钱供养上千人的情报部队来作为耳目,一般人没那个本事就只能从商旅、行脚僧、巡演舞团的叙述里去了解时事了。

其实所谓的“忍者”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技艺不精薪资微薄的底层人员,是装成不起眼的普通百姓,缩着脑袋混到人群当中,以搜集坊间传言为主要工作的。

跟踪、盯梢、窃听、盗取,这都是需要长年累月下功夫的技术活,更不用提卧底潜入、变装顶替之类的高招了。

至于飞檐走壁上天遁地,那当然是夸张了……

只要长得不起眼,再稍加装扮,在列国之间悄悄流浪,将道听途说的情报事无巨细反馈上去,便足以领到饱腹的薪水。

还有一些真正的商人、僧侣也会在主业之余,偶然客串担当情报员的。

曾经有人戏谑称:“任何一间宿屋,每三个客人当中就有一个全职暗探,还有一个兼职暗探,剩下一个正在考虑要不要成为暗探。”

据说是从平手家的岸和田城传出来的冷笑话。

与之相应,宿屋的从业者们往往也没那么单纯。

里面打工的仆役们,收入普遍不高——甚至比卖力气的码头工人还要更低一些,只胜在没有门槛,并不要求具备什么特别的专门技能,只需勤勤恳恳,逆来顺受即可。

但实际上町民是对此趋之若鹜的。

中高档的宿屋从来都不缺乏青春活波相貌出色的店员,长得有碍观瞻的人完全不可能得到面试机会。

显然年轻人们并不是为了微博的报酬而来,而是奢求着一飞冲天的机会——有幸讨好了路过的武士老爷或者富商先生,是有可能瞬间改变命运的。

大家都觉得旅途的疲惫和酒水的刺激,能让青春的胴体具有更多吸引人的附加值,有利于抬高价钱。

虽然实际上成功卖出去的没多少。

绝大部分的客人只会花上几文钱的小费,询问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比如“最近的日莲宗寺庙在哪里”或者“前面的市镇由谁管理,税率如何”之类的。

三五文的收入,每天若能成交不止一次,对于底层人民倒也是不无小补了。

京都东郊,自五条大道跨过鸭川,离二条御所约有半日路程的小山坡上,伫立着一间宽广的院落,门外竖着木制招牌,上书汉字曰“汉庭屋”。

这是典型的宿屋,主营旅店业务,同时也提供餐食、洗浴、酒水之类配套的服务。有人想做赌博或者风俗的勾当,只要不引人注目且向掌柜送个小红包,也可以得到默许。

名称奇怪,听起来很不入流,规模却不凡,见方二三十间的院子(即边长35到50米),外墙下为石基,上覆塀门,高有丈余(3米),四角建了可容数名弓手把守的哨塔,正中是三座两层木制结构房屋拼成一个凹形,侧边还立着三四丈的瞭望台,后面则空出来做马栏与库房。

乍一看上去,这间宿屋说是城堡也没问题。

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老板在大门口挂了块显眼的大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

“本店多年来从未停止向清水寺的高僧大德们进献香火,凭借着虔诚礼佛之心,获此镇宅辟邪的经书三卷,由圆冕大师亲笔所著,供奉在正殿,是故诸般宵小之辈不敢稍有觊觎,各位客官尽可安心居住。”

很显然,这“汉庭屋”与附近的法相宗名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非如此,又怎么能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给予过往行人足够的安全感呢?

………………

“……您要去备前一带进货吗?嘿嘿,这可不巧,鄙人刚从西国回来,知道那里的变动。山阳道的重镇室津城前些天被浅井家奇袭所获,浦上家心有不甘发兵围攻企图夺回,一片兵荒马乱的,恐怕不是做生意的好时机。”

“啊?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