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快到了。“杨若晴从甩动的帘子底下看到外面,前方已经有属下小跑着过来接应了。
“情况咋样?杨大人和家眷在哪?“杨若晴第一个跳下马车,问前来接应的属下。
“回主子话,杨夫人带着孩子们就在前面那家亮着灯火的农户家落脚,杨夫人得知主子正在赶来的路上,一直在等,属下这便领您过去。“
农户家中。
阔别将近一年的姑嫂(姐妹)终于重逢。
杨若晴紧紧握住小花的手,上下打量着:“瘦了,瘦了一大圈啊!“
小花也是满脸激动,松开杨若晴的手,又跟骆铁匠和杨华忠见礼。
“孩子们呢?“杨华忠赶紧问,滴水成冰的冬夜里,驱使这个汉子不畏艰难赶几十里地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大半原因就是为了一对孙子孙女儿。
“在隔壁屋里睡觉呢,我让丫鬟在看着。”
“我看看孩子们去。”
杨华忠闪身进了隔壁的屋子,杨若晴也进来了。
昏昏暗暗的屋子里,简陋的木板床上躺着两个孩子,大一些的男孩自然是峰儿。
里面小一些的是福娃。
“看这被褥盖着的地方,峰儿又长高了。”
“福娃的眉眼也长开了一些,比走的时候大了不少,哈哈,俩孩子养的不错。”
怕吵醒孩子们,杨华忠只想摸一摸孩子们的脸就出去,结果发现手掌上都是老茧,他改用手背碰了碰俩孩子的脑袋,又对那丫鬟感激的笑了笑,压低声说:“劳累你了,多盯着点儿他们。”
丫鬟在看到老爷和姑奶奶进来的时候,便赶紧起身站在一旁垂下头不敢吱声。
这会子听到老爷竟然这样客气的跟自己说话,可把这丫鬟给吓到了。
杨若晴微笑着对杨华忠道:“爹,你吓到这小丫鬟了,咱先出去吧。”
杨华忠有点尴尬,点点头先出去了。
杨若晴又给孩子们把被子往上扯了扯,虽然睡的是农户家的床,可这被褥一看就是小花他们自己的,一路的舟车劳顿,被褥都有些潮湿,遭罪了俩娃。
重回堂屋,小花正在给杨华忠他们这介绍身边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这是朱大娘,这趟我们到了这里幸好朱大娘和朱大伯收留咱,给咱一个落脚之地,不然这天寒地冻马车也坏了,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杨华忠和杨若晴他们先是跟朱大娘这表达了真挚的谢意,环顾四下打从先前进门到现在都没看到大安。
“花儿,大安在哪?咋就你们娘仨呢?“杨华忠急问。
“还有你们的马车咋坏了?你们打从京城过来,不是带了好多随从侍卫吗?他们人呢?“
小花的表情很是为难,杨华忠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她都不知道该从哪个问题先回答起。
旁边的朱大娘见状招呼道:“大家坐下来喝口热茶吧,夜饭的时候烧的热水,茶是老头子在后面牯牛岭上摘的野茶……“
“多谢大娘。“
杨若晴朝杨华忠他们使了个眼色,杨华忠只能按捺着急躁先坐下来。
小花对朱大娘道:“大娘,我陪着我家里人等就行了,您回屋歇着去吧。“
朱大娘点点头,回了另一间屋子。
这边,杨若晴问小花:“花儿,到底大安上哪去了?你们又是咋来了这里?你别急,一桩桩慢慢跟我们说。“
小花苦笑:“姐,大安去了牯牛岭。“
“他去牯牛岭做啥?撞邪了吧有家不回跑牯牛岭去?“杨华忠顿时火冒三丈。
“爹,你小点声音啊,别把孩子们吵醒了。“杨若晴给杨华忠递去一个眼神。
杨华忠拧着眉,侧过身去坐着,掏出旱烟杆子来塞在嘴里,却没有点燃。
小花惭愧的看了眼杨华忠,垂下头来,双手放在腿上揪着早已被揪得皱巴巴的手绢轻声说起了事情的原委。
“我们原本是带着侍从和护卫的,后来进了望海县范围内大安就把他们留在县城,他说回村里用不着那么大的排场,带个丫鬟就行了,因为福娃在京城这一年来都是我和那个丫鬟在带,离了那个丫鬟福娃不习惯。“
“这个,我可以理解,可是,你们怎么不走官道而是来了牯牛岭呢?是迷路了吗?“杨若晴又问。
小花摇摇头,“没有迷路,是我们的马车打从这附近经过时,马儿也不晓得咋回事不听使唤,带着我们一路跑过了树林子,幸好遇到朱大伯和村里人,是他们帮忙才把受惊的马儿给控住了,可是车轱辘却被卡坏了,没辙,我们只得在这里先歇下来等大安找人把车轱辘修好再走。“
“朱大伯说这牯牛岭底下就三四户人家,大多都是老人家,稍微年轻一点的人都搬去了十里地外的白岩镇,老人家都不晓得咋样修车轱辘,大安只能去白岩镇找人,朱大伯赶车牛车晌午的时候带大安去了白岩镇,半下昼的时候朱大伯带着修车轱辘的师傅过来,可是大安却没回来。“
“朱大伯说当时找到师傅的时候,师傅手头正在赶一桩功,地半个时辰才能回来,于是他们俩就在那里等,中途大安突然出去了一趟,说是遇到了一个同窗出去小坐片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