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着实没有想到四叔范铜钟会来,这两年他和四叔见面不多,只有在新年和重大节日时才会偶然见到。
不过范宁也听说朱元甫对他也颇为看重,甚至给他提供了朱家的助学金。
基本各地的豪门巨富都会重点培养一些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朱家也是一样,吴县县令高飞就是朱家资助的优秀人才。
据说朱家资助了数十名优秀的贫寒子弟读书,人数虽然不少,但四叔有何德何能让朱元甫如此看重,着实让范宁不解。
“阿宁,想不到我们叔侄二人一起参加科举!”
范铜钟喝了口茶笑眯眯道:“传出去也算是段佳话了。”
考上了才是佳话,考不上就是笑话了。
“四叔找我有什么事情吗?”范宁淡淡笑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事,只是我消息比较广,想给你透露一点内幕,对你做题会有很大的好处。”
“多谢四叔关心!”
范铜钟伸长脖子压低了声音,就生怕声音稍大被别人把秘密听了去。
“告诉你两个消息,这次议论文的题目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消息绝对可靠,我花了两贯钱才搞到题目。”
范宁心中好笑,临到考试之前,各种猜题层出不穷,题目倒是一本正经,就像真的一样。
他又不露声色问道:“那另一个消息呢?”
“另一个消息是关于主考官周震,有人在齐州调查,发现他和富弼关系很好。”
第二个消息范宁倒有点兴趣,这关系到周震的政治色彩。
一般而言,主考官的政治倾向对考生的对策题影响较大,比如一个保守色彩很重的主考官,对于渴望变革求新的答卷,肯定是持否定态度。
富弼这个人比较复杂,在范仲淹的改革中,他是范仲淹的左膀右臂,但到了王安石改革,富弼却是坚决反对者。
但并不能说富弼不支持改革,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式改革,尤其反对青苗法。
只能认为富弼支持温和式改革,更多属于改良派。
所以说,如果认定周震和富弼交好,就认为周震是改革派,然后在对策题中大肆抨击保守旧法,这样做反而大错特错。
不过富弼极为重视民生,周震应该也是一样,如果在民生方面发挥,倒真是押题的良策。
“怎么,你不相信四叔的话?”范铜钟见范宁笑而不语,不由有些不满地问道。
“没有不相信,只是很感谢四叔的及时告之。”
范铜钟高兴得搓搓手,又道:“第二个消息是免费送你的,不过第一个消息四叔我花了两贯钱才买到的题目,要不我们分摊一下,一人一半怎么样?”
范宁额头上出现三条黑线,他原以为四叔这两年会有点出息了,没想到和从前还是一个德性,变着法子要钱,现在主意竟然打到自己头上了。
范宁想了想笑道:“我们学政也押了几道科举题,四叔是否有兴趣?”
范铜钟眼睛一亮,赵学政押题这种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他花两贯钱买道考题纯粹胡扯,但赵学政押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连忙一摆手,“我们叔侄之间,钱就不要提了。”
他还算有点小聪明,知道必须先放弃自己的小算盘。
范宁这才不慌不忙道:“赵学政认为周主考偏重于孟子,崇尚民为重,君为轻,对策题可以从民生方面着手,至于议论题,赵学政也认为会出自《孟子》,默经题和诗题,赵学政认为那是基础,没有押题。”
范铜钟愣了半晌问道:“可是.....押的题目在哪里?”
范宁笑了起来,“四叔,赵学政又不是周主考肚子里的蛔虫,怎么可能押得中具体的题目。
但赵学政认为对策题是考民生,这就足够了,你只要对民生有足够的了解,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应对,尤其在农业方面,建议四叔下点功夫。”
范铜钟满心失望地离去了,对他而言,他是需要得到准确的题目,然后再花钱请人做一篇,光告诉他一个范围,对他没有半点意义。
范宁站在门口目送范铜钟远去,他不由暗暗摇头。
事实上,赵学政根本就没有押题,范宁是看在叔侄的份上,暗示四叔要考农业,只要四叔多找几篇关于劝农的文章看看,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对策文。
可是就连这样的文章,估计四叔范铜钟也做不出来,这样的水平还想考上科举,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这时,学政赵修文从后面走来,笑眯眯问道:“你四叔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他给我带来一道题,说是今年科举的议论题泄露了,叫什么‘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赵修文笑了起来,“这道题是三年前的县考题,你四叔倒还记得。”
赵修文笑了笑又问道:“还有什么有趣的消息?”
“还有就是关于主考官周震,齐州那边有消息传来,说他和富弼的关系不错。”
赵修文点点头,“这种消息一直很引人瞩目,三十年前就是这样了,每个考生都会揣测主考官的性格、喜欢和政治倾向,从解试到省试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