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在作死的路上渐行渐远,慷慨陈词,“现在不可,以后亦不可。”
朱元璋,“为何?”
“汉高祖刘邦大行分封,造成了诸王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遍设藩王,引起了安史之乱,皇上,皇上,前车之鉴……”
“闭嘴。”
朱元璋恼火不已,咱只是给儿子封个王号,这狗日的也跳出来推三阻四,真他娘的欺人太甚。
“微臣冒死进谏,皇上,祸乱并非皆来自于外,诸王自身造成的祸乱更有甚之啊,他们拥兵自重,据地称王,野心一起,必将天下大乱啊皇上。”
“混账!”
朱元璋怒极,破口大骂,“你他娘竟敢诬陷皇家亲情?”
“再者,老子何时说过给他们兵权,给他们藩地了,你耳朵塞驴毛了是吧?”
朱元璋最重视血脉亲情,见这家伙竟说他的子孙要窝里反,哪里忍受得了。
“来人!”
“皇上圣明。”刘伯温出班道,“臣以为,如此分封甚合情理。”
“皇上圣明!”
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一脸喜气。
朱元璋脸色这才好看些,而后说出诸王子的继承制度,百官听罢,更是喜气洋洋,高呼:皇上圣明。
朱元璋道,“这都是长青王的建议。”
“刷——!”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许青身上,尽管很多人平日对许青不满,但就这件事儿上,他们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许青会站在他们一边,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许青竟然成功了。
一向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居然真的采纳了长青王的建议。
难得,太难得了。
群臣道,“皇上圣明,长青王高见。”
许青忙也抱拳还礼,矜持的客气几句。
午朝在一团和气中结束,唯有一人除外,那个冒死进谏的御史言官。
被打了一顿板子,罚了半年俸禄,而后打回翰林院去做编修去了。
许青恢复自由身,出了皇宫直奔城北。
玻璃厂。
许青召来赵真,“各种玻璃制品的价格估算出来了没?”
赵真点点头,从衣袖中掏出一张信纸,“王爷,都在这上面了。”
顿了顿,“钨丝的制作过程已经步入正轨,灯泡儿很快就能生产。”
“嗯…不错。”许青心中欢喜,“好好干,本王稍后给皇上上书,科学院教导主任的职位非你莫属。”
“谢…谢王爷。”
赵真语气微颤,激动的面孔涨红。
“过几天就要远洋通商了,本王要和户部议价格的事儿,灯泡儿方面你多上上心,图纸、制作步骤你都了解,看着点儿。”
“是,王爷。”
许青展开信纸,大致看了一遍,而后往户部赶去。
……
户部。
张昶满脸堆笑,态度前所未有的好,甚至带着一丝谄媚。
“哎呀呀……皇子分封之事,幸赖王爷劝得皇上回心转意。”张昶搓着手,扬声道,“来人,上好茶。”
上好的西湖龙井,张昶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喝。
许青抿了一口,笑道,“张大人有好茶,之前怎么不拿出来?”
“呃……之前没有啊。”张昶干笑道,“这成色极佳的西湖龙井,一两茶叶价值五两纹银,下官可舍不得买,这是前些日子皇上赏的。”
说笑两句,张昶直入主题,“王爷,玻璃商品的定价在多少?”
许青放下茶杯,将信纸交给他,“这个是成本价,本王换算了一下,大致将出售价定在五十倍以上,和海外诸国同重量的黄金价格相当。”
海外诸国的黄金杂质太多,根本无法在大明流通,要二次冶炼,进行提纯。
“这个价格会不会太高了?”
张昶微微皱眉,“王爷,玻璃商品肯定会受到诸国的青睐,这一点儿毋庸置疑,但太高的价格注定有很多人买不起,咱们还是秉承着薄利多销的理念,赚更多的钱才是王道。”
许青轻轻点头,“张尚书言之有理,本王来,就是为了跟你商议价格,本王也赞成薄利多销。”
张昶放松下来,拱手道,“不如将价格定在成本价的三十倍,这样,能消费的起的人群将会大大增加,王爷以为如何?”
“三十倍?”许青连连摇头,没好气道,“让你薄利多销,没让你跳楼清仓大甩卖。”
张昶:“……”
长青王的心挖出来肯定比煤炭还黑,三十倍的利润怎么就成甩卖了?
许青抿着茶,眉头微皱,“这玻璃制品第一次出售,价格方面需要慎重,太高会让人望而却步,太低则会少赚很多钱。”
“这样吧,就按成本价的45倍出售,其中一半儿让沈万三帮着卖,先探探路,再决定后续的价格走向。”
“好吧!”
张昶无奈答应,“王爷,现在玻璃商品有30万件了吧?”
许青点头,“商品品类:茶杯、瓶罐、碗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其他的一些器皿。”
他掏出另一张记载着生产数量明细的信纸,“大致都在这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