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气的脸通红,在心里不停地骂大嫂汪氏。
孩子才多大,当大娘的竟然上手掐,你说那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无奈在这节骨眼儿,连和大嫂吵嘴都不敢吵。
怕吵起来,她男人更迁怒,张嘴就让她滚回娘家。
这就叫被人抓住了错处。
孙氏问女儿:“还有哪里疼?快给娘看看。”
“娘,不疼了,你别哭。”
就在这时,孙氏的儿子一身雨水腾腾腾跑回来。
半大小子气没喘匀就道:“娘,我爹说要和你和离,说再不受姥姥家的气,大伯和三叔同意。太爷不能说话,不知晓是咋想的。祖母牙漏风,没太听懂她说啥,但看那样子好像也是同意。”
孙氏当即一屁股坐在炕沿上:“啥?都同意?合着我这些年累死累活没一个人念着好。”
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完了,要是都同意,一切都完了。
即便那日她娘家几个哥哥也吃了大亏仍过不去。
她这是什么命啊。
即便有天大的错,她也给老朱家生儿育女,她男人、她婆母却没一个顾念往日情分,为口气就要不要她。
那她的孩子们,她还能见到吗?
孙氏赶紧一把抓住俩孩子的手,想说娘要是被撵回娘家,你们就会有后娘了,到嘴边的话却硬生生憋了回去,怕吓到儿子闺女。
而且她要是成为弃妇,别看孙家就她一个女儿,她要是真到了被赶回娘家的地步,即使爹娘能容她,嫂子们能容下她吗?
娘家嫂子们为她打架行,但要是养她在家里待着却不行。弃妇的名声影响到侄子侄女们的名声更不行。
她还不到三十岁,往后几十年又该怎么办。
到关键时刻,孙氏才发觉,娘家并不是那么可靠。
娘家给自己家祸害完拍拍屁股走掉,却让她没了家。
“娘,你怎么啦?”
孙氏忽然啪啪扇起自己大嘴巴子。
像得癔症般,一边不停扇自己,一边后悔哭道:
“让我嘴欠,咋就那么欠登,回去和娘家抱怨那些破事儿有啥用,娘家能让朱家再重新分次家吗?”
又悔不当初道:
“就赖你姥姥,我那么嘱咐让她别和别人说,那事儿和别的不一样,她还是和人说了。你姥姥姥爷这叫疼我吗?她们稍微为我这个女儿想想,那天咋就不能承认说了瞎话。你舅舅们又凭的是啥动手。那都欺负别人家欺负习惯了,却不想想这是他们妹子的婆家。他们打上门,我还能不能过了。还有你那几个舅母。”
孙氏满眼泪,恨声发誓:“指定一个个没做好豆腐,都不是个好饼。要是给我家真搅合散了,我准饶不了她们。”
孙氏的儿子急忙去拦住孙氏的胳膊让别再打嘴巴子了:“娘,我没说完,可是四叔不让和离。”
本来孙氏正骂得来劲哭的欢,闻言不可置信的抬眼:“嗝?”
“是真的,娘,四叔给我爹骂了,说他不考虑我和妹妹。”
孙氏的大儿子已经稍稍知晓点儿事,记得只有四叔提了他们。
还是四叔靠谱,没让他和妹妹,爹一个家,娘一个家,剩下他们兄妹俩成了多余的。
“四叔还说,姥姥家打上门没瞧得起我爹,里面也有我爹的错。以前你俩总去姥姥家占便宜,人家才没瞧得起咱。”
孩子说完,盯住孙氏眼睛道:“娘,我四叔说的对,咱家姓朱,你往后再别去我姥姥家拿东西,不吃他家那口饭能馋死不?为啥要让人瞧不起俺爹?”
好半响,孙氏摸着俩孩子头才回应:“知道了,再不去拿东西。”
像是柳暗花明一样。
像是被宣告死刑又被豁免一样。
其间起大作用的还是堂弟朱兴德。
孙氏以为朱兴德那天打她娘家哥哥们打的那么狠,会是最恨孙家人的。
平日里,她和小稻掐架嘴不饶人,总挤兑小稻。还有那次分家也差些和四弟妹打交手,朱兴德嘴上不说,她以为小叔子心里会最膈应她这个二嫂。
却没想到,到这种时候,在没一个人替她说好话的时候,是最意想不到的小叔子为她出头。
并不是她抱有希望的三弟,和这几天一起干活的三弟妹。
更不是看孙儿面子的婆母。
是四弟两口子。
可见,以前她有多眼瞎心瞎。
孙氏眼里含泪,正坐在炕沿边感动得一塌糊涂,朱老二回来了。
朱老二推开门,他还没等说出啥呢,他媳妇当着孩子面前就扑了上来。
简直是生扑。
朱老二不停往外扯孙氏,孙氏就像要赖上他似的抱得越紧。
“他爹,我错了,真错了。
我这张破嘴,以前传话不觉得能咋样,可这回我真吃着亏了,再往后,咱家啥事儿我都不朝外说。
这回我真知晓谁家再好也不如自己有家。
而且当初我是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那时只寻思那是我亲娘,和亲娘讲讲没啥,就抱怨两句小姑子不省心,没想到他们真给我传出去了,给咱家惹这么大祸。
我早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