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五千三百七十五章 董卓之乱起西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千三百七十五章 董卓之乱起西凉(1 / 2)

玄武点了点头:“军户,民户,世兵之分,也算是军制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白虎大人,不妨可以说得更明确一些,尤其是跟今天的演变过程是如何的,让我们也重温一下这段过程。”

白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若是说三国之前,还是大一统的两汉时代,虽然经历了短暂的王莽新朝,但仍然可以看成是四百多年的大一统国家,只不过东汉不象西汉那样,定都长安,有强大的中央军,这是两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央军的规模和战斗力,完全不是一档,这也导致了东汉的中央对于地方的压制力不足,豪强坐大,当然,这也不止是一个军制的问题,是跟国家基本政策一系列匹配的,简单地说,东汉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抑制豪强地主的国家,地方基层渐渐地失控,落到了豪强地主,或者说士族地主的手中,而西汉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最后反映的军制上,就是强大的中央军有无的区别。”

“也正是因为东汉的中央势力衰弱,而地方豪强的势力强大,所以东汉末年,引发了黄巾大起义,一方面天下人口太多,土地却基本上不变,难以承受六千多万的人口,另一方面,黄巾军的太平道本身也是一个批着道教外衣的豪强地主,那张角兄弟就是一方豪强,不然无以布道天下。而且,这中间…………”

说到这里,白虎顿了顿:“我隐约感觉到,背后可能也有天道盟的影子,实际上历朝历代,每隔数百年,好像都会有天道盟参与或者煽动的一些大的叛乱起事发生,因为叛军乍起时需要的军械,粮草,不是平白得来的。”

玄武点了点头:“天道盟的事情我们暂时不讨论,白虎大人还是继续说说这东汉末军制的转变,从一个中央军实力不足的朝代,如何进入了三国时期。”

白虎点了点头,正色道:“东汉的军制是有点类似守外虚内的,洛阳这个首都周边的军队很少,没有西汉时那数万乃至十余万强大的常备南北军存在,拱卫京城的守军可能就万余人,甚至还不到。而北方边郡为了防备匈奴和鲜卑,西方的凉州为了对付羌人起义,倒是常备有强大的军团,都在数万以上,这就造成了内地空虚,边军强大的一种反常现象。”

“黄巾起义,是太平道趁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一场大起事,因为宗教布道的速度快,范围广,信徒众多,加上可能有一些外力的参与,所以起事迅速就扩大了规模,变成了遍及全国的大乱,而朝廷的常备兵力,尤其是京城的中央军,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大乱,迅速就让太平道之乱扩大,遍及整个中原地区,甚至威胁到了洛阳。”

“在这种紧急时候,东汉朝廷一方面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军队,调回边郡的野战部队,让皇甫嵩等名将指挥,另一方面,允许全国各地的豪强地主,自己组建平叛军队,象刘备,曹操,孙坚这些人,就属于自己募集了义勇,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了功。”

“可是黄巾之乱平定了,天下大权却已经不再属于东汉朝廷,在平叛中立了功的各地豪强们,纷纷当上了官员,将领,成为一方的领袖,还有象是董卓这样的人,更是一跃而成为凉州刺史,从此掌握了强悍的凉州军团,成为后来巨大的隐患。”

青龙微微一笑:“后面就是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不知出何考虑,在袁绍的建议之下,调董卓的凉州军进京,准备捕杀这些宫中的十常侍,结果酿成了天下大乱,何进在宫中被十常侍所杀,而袁绍和曹操等人带着城外的西园八校尉军队,哦,这八校尉就是黄巾之乱时,东汉政权下令新组建的一支新军,用来准备替代原来的南北军的中央军团。他们带了这支军队平定了十常侍的叛乱,却无法阻止董卓这头更凶猛的野兽进京。”

朱雀长叹一声:“董卓之乱,彻底地终结了东汉,他带兵进京,屠戮百姓,淫乱宫室,废立皇帝,大汉立国四百年所倚仗的天子威权,荡然无存,而那些在黄巾之乱中有了官职的地方实力派,尤其是关东诸豪强们,这时候打着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天下彻底进入了长久的战乱。不过,从法理上说,这时候董卓带领的,应该是属于官军性质的朝廷军队,而各关东豪强率领的,则是临时从民众中征募的义军,丁壮吧。”

白虎沉声道:“是的,从军制上来说,就是如此,凉州军团是属于官军的序列,从凉州百姓和各个羌人部落之中征发而来,而且是属于要几年服役,然后退伍的性质,跟汉朝的正式官军一样,服役期内免除税赋,立了功则有奖赏和升职的空间,董卓本人,也是靠着平定黄巾之乱时的战功,坐上这凉州刺史之位的。只不过,他和别的凉州刺史不同的是,他不满足于只呆在刺史府里享受,而是喜欢到各个羌族部落里,跟那些羌族豪帅,酋长勇士们把酒言欢,甚至是比武结兄弟之类,以此换取了这些羌人部落的效忠。”

“因此凉州军团,不止是正常征发的汉人,更多是这些羌人狄人,在东汉承平日久,军力不足的大环境下,这些异族构成的部队更加凶悍,残忍,也是董卓敢于带兵进京,废帝专权的信心所在。”

玄武的眉头一挑:“也就是说,这董卓的凉州兵马,很多是并不符合东汉朝廷正常征兵体制,从羌人那里征来的,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