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定亲了(2 / 3)

不归了,不对,醉得无法归了。

今人多以为烧酒明朝才进入中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比这种说法提早二百年的公元1178年,中国沿海地区钦、廉、徐闻等地区有浓醩酒,与清酒不一样之处是其酒越放越醇,其制法是小瓮盛醩(醩醪,甜酒),插竹管,经“乾醞”后引入小盂……以上内容可在宋人笔记中查到。

后人不知乾醖什么意思,其实是幹温,这就是古法的蒸馏之意。今广右之酒最好是由经略府营造,在范成大、周去非笔记中记载,这酒放十数年不坏。如果是发酵酒,存放一个夏天就便酸涩了。

邓紫光专门在帅府查过,也核对前人的这些历史记载,查明这些美酒最早出现于钦州博易场(北方称为集市,南方称为圩场,由官方负责理的贸易场所),其法传到苍梧,再沿江传至静江。静江府因历史原因不禁私酒,导致南北客商均在桂州采买。酒场生意兴旺,制酒之法不断改进。帅府凭借强大资源,使官办酒场最有实力,产酒名瑞露。其酒香浓醇美,“风味蕴藉,声震荆湖”。人问如何造出这般美酒,帅府对外称放有蔓陀螺花,其实这是对外放的烟雾,因酒中放有桂花油,桂皮油,蜂蜜等,故酒取名为露。后人为了继续忽悠外人,将酒名三花,编出摇酒会冒三朵酒花。

瑞露为帅府财计年收十数万缗,以到这酒市面上无卖,全被商家守在场内,装够一船便拉走。南运广州,北朔荆湖,更沿运河到辽都。邓紫光通过转运使府衙弄到一瓮,敬孝未来老丈,自然是花了心思。

邓紫光连忙拉着粟英粟娥向外走了。以免被粟猛捉住喝酒。

上小艇时必须涉一段河滩。邓紫光踩着水,将粟英、粟娥先后背上小艇。因为今天姑娘们穿着新的鞋,

粟英着简单楚服,发上插一只簪子,粟娥的仡伶装,却是着盛服。上装是着由市布做的仡伶服,窄袖交领衫,腰结织花带,下穿黑色筒裙,腿上扎着仡伶花布绑腿,头带银冠,项上挂着项圈,在这还没有开放服制的时代,不同阶级衣品是有分别的。粟娥这虽然是下层民众的衣品,却是城民中少见的盛装,让人看得新奇、华美。

三人划船到从癸船闸入城。

桂州内城河由东向西,联接漓水与西城河,在行春门到太平桥间行成水街,船家通过小船送卖,形成水上流动集市。

邓紫光叫船家,有什么吃的?

船家:有咧,凉拌肚丝,炒田螺、马肉粉、鸡蕈、豆腐瑙、蒸排骨、洗手蟹……

邓紫光:好的,要凉拌肚丝、蒸排骨和炒田螺各样一,马肉粉三。

在南楚《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许多美食,盖因桂州自唐朝湖南马氏土司管辖后,大量湘楚人士入桂,传来了诸多楚文化,更繁荣了桂州经济与饮食。

船家用干荷叶和竹编盛具将食物了递过来,邓紫光用陌钱付帐,说声不要找补了。

陌钱就是一枚百纹面值的大钱,市价按八十上下钱计。

再来一艘小艇,船家主动上一问:小郎君,有烧鸡,酸炒牛脚筋,紫苏鱼,姜虾……

邓紫光:好的,烧鸡,紫苏鱼各一份,姜虾各三份。

又去了一枚陌钱。来一老船夫,见邓紫光年青,便道:小把爷(桂州话:小老大),光吃不喝点?刚酿成的新酒。

下层民众多喝清酒,当清酒以越新越好。邓紫光看向姑娘们。见她们摇头,便回道还有什么喝的?

老船夫:金桔、碰柑、冰糖莲藕、凉粉、井水镇冰蜜豆浆……

邓紫光:要冰蜜豆浆三份。

带着足够吃的,再沿内城壕出了城。船入漓江,有教坊乐子乘船在河面游荡,并江面上飘下点着灯的纸船,放孔明灯有天际飘着,愰神间不知是天上地下。

粟英拿着竹筒盛的冰蜜豆浆,竹筒口径与筒高之比过小,需要抬高饮器,人的口鼻与饮器接触面大,在显贵们看来鼻子都要进到饮具中了,从史记开始说这种饮水为鼻饮,后人以讹传讹为用鼻子喝水。其实这是对南人的误读。

粟娥腰围织花带,身形凹凸有致令。脸若银盆,银冠与项上挂银圈,耳上挂着小坠闪动着迷离的光辉。见粟娥为粟英剥虾,邓紫光将一片碰柑含在嘴时去喂粟娥,粟娥一点不犹豫接过来,两人乘机香一下,粟娥擦嘴道你喂姐姐。邓紫光如法炮制,粟英被香后忸怩着,邓紫光更有得寸进尺,将冰蜜豆浆渡给她,被粟娥睨视:哥不学好,你要给我们唱歌作赔才是。邓紫光说我不会唱,吟诗吧:

中元时节夜半游,双莲一叶载中流,婵娟挥袖星河动,只为少年白头。

粟英说就没有了?

云梦泽,楚山巫,千灯万船下瀛洲。嫚妙青春英娥伴,却恨时光几数。

粟娥问姐,哥的诗好不好?

粟娥说他想双莲一叶,从少年到白头,又怕时间过得太快。

粟娥:哥,你说得真好,比我们唱的歌好多了。

邓紫光让她唱一个听听,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