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杨沫同东方泾从老翁的口中得知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那件事情过去有八年之久,如今说起,依旧让老翁泣不成声。
十九年前,是现任渠阳府知州上任的那一年,本应该三年一换的知州,因为渠阳府的贫瘠和偏远,叫这位知州在这个位置上,做了足足快有二十年。
从那之后,原本属于渠阳府各家农户手上一部分的地,因为各种原因,到了渠阳府本地的商户手上,而那些原本还能自给自足的农民,如今也大部分都成了这些人和官府的佃户。
据赵家老翁所说,到了如今,渠阳府可能已经有一半的地都归了他们去了。
八年前的秋天,赵家人的田地收了很多好粮,那年,正好他们家儿媳有了身子,赵家的两口子一寻思,准备把今年收的粮拿出去卖了,他们吃往年的余粮也绰绰有余。
赵家两口子将地里都收完之后,就用自家的牛车,运了整整六大筐子粮进了渠阳府,他们家一向同城里的一家米行有点子小买卖,那天就由赵家的老翁送他家婆娘到了渠阳府的集市上,留下两筐子米粮用来散卖,另外四筐便卖给和他们相熟的那家米粮。
那个米行的老板还同赵老汉打趣,说得亏他来得早啊,今年许多家的粮都丰收了,若是迟来一阵,他们米行收粮的价格恐怕要跌上不少。
他那四筐子粮卖出了三两六钱的价格,加上今日他家老婆子在集市上散卖的那些,若是运道好,今日就能进账六两银子,足够他们今年过冬了。
就在他乐津津地揣着那几两银子,赶着牛车往集市里去,刚到集市,就发现集市里头闹成一团,被围在中间的,似乎就是他家老婆子的位置。
他挤进去的时候,就看见一个穿着华贵的青年,带着几个壮汉,围着他家老婆子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那两筐子米粮有一筐也被人踹翻在了地上,饱满的稻米被洒的满地都是,甚至有人正在满地捡稻米,却无一人对被围在中间孤苦伶仃的那个老婆子施以援手。
赵老汉连忙跑过去将自家老婆子扶起来,颇为恼怒地看着那几个前来找茬的青年:“你们干啥子欺负我们家老婆子,你就算是有钱人家的小哥也不能这么过孽哦……”
“喂,老头儿,”被围在中间的青年眉毛一挑,颇为轻佻的样子,“可不是我们找她麻烦,明明就是她找我们的麻烦。”
“哪个可能?”赵老汉将自家婆娘护到了身后,却听见自家婆娘在身后小声地同他说:“别管我,快走。”
还没等赵老汉反应过来,青年伸出了一只脚,锦缎面上绣着金鲤浪纹的浅色鞋面上,一块脏污的脚印极为明显。
“这可是老子叫人从京城带来的好皮面,光这做工费就花了不少钱,今天叫你家婆娘一脚给我毁了,你们得给我照价赔偿,我也不多问你们要,五百两银子,拿出来我就放你们走。”
赵老汉听到这个天价的数字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个青年,手指颤颤巍巍地指着他,“就是金子做的鞋子都不要那个钱,俺不相信俺家婆娘会做这种事情,就算是,她肯定也不是故意的。”
“你要是不信咱们就去见官,今天这大伙儿都看着呢,小爷才是这个受害人,你这个赔偿要是拿不出,就等着一家子去吃牢饭吧!哦呦,我听说你家媳妇儿还怀孕了,不知道牢里生出来的小子是不是也是个一辈子吃牢饭的。”
“哈哈哈哈哈。”
他身边那些汉子闻言都毫不留情地笑出声来。
赵老汉身后的婆子小心地拉住赵老汉的袖子,颤抖着声音小声说道:“咱们不能去见官,咱媳妇儿……”
“见官就见官!”
只是赵老汉不甘心,谁家好人的鞋子要那么贵啊,就是用金子打个实心的鞋子,都不要五百两。
后面的事情自然也很明显了,虽然见了官,但官府并不站在赵家人这边,反倒顺着那个青年要赵老汉赔钱。
赵老汉赔不出钱,被汪家人带着官府的差兵抢走了家里那些良田的地契,就连他们一家人,都被汪家人带走做了他家的佃农。
后来,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叫家里头倒了这般大霉,赵家老媪没多久就郁郁而终,惹不起汪家人,手上的良田也没了,膝下还有个刚出生的孙女要养,赵老汉只能咬咬牙,硬撑着给汪家人当佃农。
若非如此,他就是拼着这条命不要,也得上京城去告个状去。
*
杨沫听完,同东方先生一道陷入了沉默。
那个汪家的人明显就是冲着赵家人的田来的,他们知道赵家今日进城,还知道他们家中还有个待产的妇人。
恐怕就连那个所谓的脚印,都不知道有多少的水分。
而渠阳府官衙的人,自然是和汪家一伙儿的,而那所谓的收粮税,恐怕也是那些奸商将赋税重新压到了佃农的头上。
“阿伯,那些地契,一张都没了吗?”
“哎,没了,都叫人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