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从诊室快步跑出来,朝着正在抓药的姜南喊:“师父,诊室有一个垂危老者。”
“什么?”姜南一惊,今日本是想调配一下牙膏的,每天擦牙总疑心牙垢无法清除,清洁不够彻底。
想着周欣也能看诊,空闲时间足够。于是便准备好了竹青、盐、珍珠、薄荷叶、茶叶等材料,茶叶是任擎雯送给姜南的,说是一位士子相送,姜南闻着不错,便拿了一些。
炮制这些本不费工夫,只是到了午正,也只清洗完罢了。因被周欣一次接着一次找过去,散落了一桌案的七零八落。
怎么今日不是急症就是危症,这会子都来垂危了。见善和堂如此,知道的了解善和堂不过是一间远离长安主城区的医馆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整个东城只此一家病坊。
“马上来。”姜南净手,起身就往诊室跑。
“怎么回事?”姜南过来匆忙问。
周欣道:“属于延久失治,老丈年岁已高,去岁秋后处暑时分觉察身子不适,随即体重减轻,并轻微发热。而后去医馆看诊,初始病情转重,高热、呕吐、腹胀,溏泄等症状”
“情况逐渐转轻后,回到家中又增加了疮病,后又开始服药治疗疮病。疮病渐退,但是病人却开始燥郁,失眠、不思食。”
“而后身量日渐消瘦,到了前些日子呕吐加剧,吃什么吐什么,吃饭吐饭,喝水吐水,吃药吐药。去过济仁堂,被抬了出来,然后送到这儿了,来这说是任小娘子介绍的。”
周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病人之前诊治的经过。姜南抬眼看了一下病人家属,送病人过来的只是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位年轻郎君,看起来像是祖孙三代。
姜南一边检查一边问三人:“去岁不适之前,是否出过长安城,做了何事?”
小伙子立刻看向了那对中年夫妻。
中年夫妇也愣了一下,然后中年男子说:“就在家中,也没有做什么,就是平日里一些个简单的劳作,自从去岁去诊治过后,我们连饮食都很注意......补药也没有落下。”
姜南插嘴道:“去岁夏季,夏季呢,可到过什么地方?”
“夏季......”中年男子有些茫然。
年轻郎君急道:“阿耶,快仔细想想。”
中年男子苦恼道:“也没干别的呀,就带你祖父去了广州,到东南海边游玩了几日,你祖父说这辈子没见过海,想去看看,这......没什么妨碍吧?”
“原来是伏暑。”姜南微微颔首,中年男子一脸疑惑看着她。
姜南回答:“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岁者,年也。岁气者,年之气也。天和,泛指自然界的生化运动规律。意即病因与气运时令变化有关,人之根本需顺应自然客观生化规律。
年轻郎君忙道:“小娘子是说……祖父的病,根源乃是去岁去广州海边所致?”
姜南点点头。
中年男子立马高声道:“怎么会呢?七月去的广州,老爷子生病,是八月底了,九月初一才去的医馆。”
姜南跟他解释道:“此症叫伏暑,乃潜伏之意。夏天受到了暑湿的侵袭,藏在了体内。到了秋天,觉感凉意,便引动伏邪为患。章虚谷有云‘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
“那处暑不是霜降之前,按小娘子所言,该是轻症才对,为何还如此严重?”
“初次虽然高热但并不严重,但医治未彻底。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邪不去,吃再多补品,汤药都如同隔靴挠痒,隔山打牛。
“老丈身体中虚阳弱,无法鼓邪外出,发而消之。是故后来又有了疮毒,汤药又几乎没断过,须知药用一分,伤身一分。若正值壮年,正气不虚,倒也并无大碍,可终究是年纪太大了。故而导致各中病症相继而发,此起彼伏,波骇云属。长期服用汤药加之病情反复,才会身心交病”
《黄帝内经》将药材根据毒性的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且提出毒性越大的药物,当治疗达到一定效果之后就需要及时的停药,后期尽量改用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及食疗慢慢调理。若病情一直反复,用药的剂量便越难把控。
这话出来,这一家三口都震惊了。
中年男子不敢相信道:“小娘子是说......某带父亲出门一趟,就把他给害死了?”
姜南沉默片刻,道:“也并非这个道理,但老丈毕竟年近迟暮,万事还需时时注意。伏邪之症极难祛除,伏邪不去,病情亦不会好转。”
“如同手指上扎了一根刺,若不将其拔出,后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时不时刺疼一下。而且这刺一旦烂在手指里,到最后难免会出现剜出手指腐肉的危急局面”
中年男子这回真傻眼了:“那……那小娘子可还有医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