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 第 14 章(1 / 3)

而此时,对这些一无所知的汤小米母女和村里众人,正走在徐州沛县河口镇渡口前的集市上。

一行人大清早从村口出发,步速飞快,赶到这里的时候太阳才刚冒出来。

为了跟上众人,汤小米只感觉自己的小短腿迈得像风火轮一样,都快摩擦得冒出火星子了。

搞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个能做到步速那么快,明明她们还背着有东西啊。

有早收的新鲜花生、毛豆、蚕豆、烟叶等,都是要拿去集市上卖的。

看着就沉得很,竟然还能走这么快,陶秋菊和汤小米暗叹不如。

果然古代版的生活没那么好适应,看来还得从心理上、生理上加紧跟上步伐才行。

河口镇整个镇子不大,因为临河有一个渡口,可以运送一些木材、石料、粮食和特产出去售卖,转运之下,才在此处聚集一些人形成了小镇。

平常镇上平静得很,只在逢五的时候才会热闹一些,附近村里的人都赶到这里来,或卖或买,在渡口前形成了自发的集市。

今天是八月十五,据说会格外热闹,一路上没少听大娘们激动地形容往年的场景。

可当汤小米站在其中的时候,四顾打量,只感觉是置身一个乡间小集市罢了,离热闹远着呢。

全镇只有一条从里面伸出来的石板主街,街两边是数得着的几家铺子,粗略看上去一家粮铺、一家药铺、一家杂货铺,进进出出有一些人。

再往前靠近渡口码头处是一个小广场,上面则或坐或蹲着不少来卖货的人,形成了一个散集。

看着同村大娘们兴奋的样子,俨然眼前的场面在她们预期之内。

这让汤小米对她们一路上形容的热闹非凡的沛县庙会,都没有什么期待了。

也对,她可是来自于泱泱十四亿人口的后世,随便去个景点就能人山人海,那是见惯了人头攒动的大场面。

而如今整个国家人口加起来估计还不到两千万,还不如后世一个城市的人多。

这么点人散落到全国各地,汤小米大致算了下,整个徐州可能也就20万人,其中沛县可能就2万人口。

而沛县下设五个镇,估摸着每个镇也就三四千人。

今天能来赶集的,算上十个人里来一个的话,那全部到齐后也就三四百人。

想想三四百人分散到街头巷尾各处,自然显得零零落落不是特别人多的样子。

想到这些,汤小米瞬间对逛集市的热情消了下去,只老老实实跟在她娘身后做采买,一边观察着自己粗略计算的情况对不对。

而陶秋菊才没心思计较到底热闹不热闹,只一心盘算着兜里的钱该如何花在刀刃上。

如今家里的米只够吃几天的了,家里人多,每日消耗比较大,尤其是她不愿意亏了孩子们肚子,早上吃了稀的,中午和晚上的话则必然要吃干的。

这样操作之下,无论如何往里面加多野菜,一天五斤米怎么都少不了。

通过这几天和隔壁陈氏的交流,加上记忆中的一些做法,今天她首先要买的便是一些粗粮。

如今不比以往,还是要省着点过,她便决定学着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准备做杂粮饭吃。

如今整个徐州主食都是“五谷杂粮”,包括小麦、稻米、高粱、粟、豆等,他们一家也得入乡随俗是吧。

能填饱肚子最重要,再说适当多吃一些粗粮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而且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只要配比不要太失衡就好。

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找蹲在路边的一个大叔买了五十斤高粱米,2文钱一斤,只稻米一半不到的价格,泡软后混着稻米一起煮着吃,又能多吃几天了。

然后便在心里默默进行资产盘点:大米25斤、高粱米+50斤、铜钱-100文余400文、野菜若干。

创业成功后管了多年公司财务部门的她,做得最多的就是资产负债盘点,进进出出都是上千万的资金流水,实在是没盘过这么穷的家当,实在是有点杀蚊子用宰牛刀了。

“哟,这是找牛湾村买的高粱米呀,那你可买对了,就他们村高粱米好吃!”孟大娘凑上来说道。

“是的呀,本来想找我们村买的,问了一圈,大家家里都没有余的,这才跑到这里买,待会儿还得背回去呢。”陶秋菊解释说道。

她也不想费工夫跑到集市买粮食,奈何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各家的余粮都不多,所以只得来这里看看。

摆在外面卖的要比镇上唯一那间粮铺便宜一点点,为了省下这十多文钱,她只得早早买下,然后一路背着。

一边后悔没有把老大汤承武带来,那一身的力气,好歹能帮忙扛一扛。

另一边则惦记着省下来的钱,刚好给孩子们去买上次承诺的花生糖。

几个孩子馋花生糖很久了,之前袁氏买过一次,可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