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范文寀正在如此琢磨着的时候。
朱慈烺已经先行一步下船,并且已经到了皇城内的文华殿,然后展开了军议。
崇祯皇帝也跟朱慈烺一块回了南京,此时,又被推坐在龙椅上。
不过,朱由检同志的心情,此时并不算好,因为咱们的崇祯皇帝又背黑锅了。
轰轰烈烈的西征之役,还没开始,就宣布结束。
只收复了一个武昌的他,又灰溜溜地带着大队人马,跑到了南京。
此时,坐在龙椅上面的朱由检,正打着哈欠,听着在场的众人商议国事。
只听朱慈烺看向了李国桢询问道。
“南京城内的两万日本兵,已经武装起来了吧?”
“殿下,前几日接了您的旨意,就已经派人将府库里面淘汰下来的斑鸠铳,发下去了,眼下,都已经按您的吩咐,武装起来,编成了行伍,总共编成了四个镇,番号暂定为简编第一至四镇。”
“军官都派下去了?战斗力如何?”
“派了,都是经验丰富的军官,绝大多数都会些基本的倭话,还委派了通译,战场上指挥,还有传达军令,是不成问题的,战斗力也是可以保证。”
王家彦汇报说,朱慈烺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四镇倭兵,就不设总兵了,战场上,分散开使用,用来加强各部的实力,随军听用……”
“殿下,咱们在南京留几日?是要休整一下?还是火速北上?”
“火速北上!”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说。
说到这,朱慈烺又看向了郑芝龙。
“老泰山,您这一回也得出兵,打完了这一仗,本宫就正式册封太子妃!”
正如要巴陵,李岩所判断的那样,朱慈烺这一仗,是必须要打赢的,如果不打赢的话,他这个南明的合法性都成问题了,江南的士绅,也会怀疑他这个抚军监国太子,能否保住他们的富贵安全。
所以,朱慈烺必须集中所有的实力,打赢这一仗。
而为了换郑芝龙出兵,朱慈烺直接把自己的太子妃之位,未来的大明皇后之位许出去了。
“太子殿下放心,臣已经调了一万五千精干人马,可随军参战,不过,殿下是打算将臣的这些兵马,派往何处?”
郑芝龙连忙拱手禀报。
朱慈烺看向了徐锡登。
“徐锡登!”
“臣在!”
后者连忙地站出来,只听朱慈烺吩咐。
“你接下来,配合大员伯动,两部合兵,就有两万多人马了,老泰山,您的船够载这么多人马浮海出战吗?”
“够!”
郑芝龙不假思索地道,他表着忠心说。
“臣就是把那些个生意停了,也得凑够朝廷出征用的军船……”
“不过殿下,您是打算打浮海打哪里?是浮海到大沽?去打北京城呢?还是说要……”
“北京城岂是两万多人就能收复的?”
朱慈烺摇了摇头。
北京如今可是一座旗人之城,大清国的根本,那些个脑门上长通天纹的这旗那旗的满洲鞑子,可都住在里面呢,多尔衮肯定留有重兵防御,而且北京城高墙厚,就是没兵守,只要城里的满洲鞑子同仇敌忾,也能够坚守一些时日。
朱慈烺怎么也不可能派郑芝龙去收复北京。
“这一仗,老泰山您要在海州登陆,老泰山您这暂时屯兵崇明岛,接了本宫的命令后,就扬帆北上,突袭海州……”
说到这,朱慈烺又下令道。
“对了,给苏观生传旨,让他在登莱发起反攻,夺回青州,然后伺机等候军令,出兵淮安,与海州登陆的大员伯一同,收复淮安府兵,两家合兵,向西攻击徐州,或是向西北收复兖州,总而言之,要让他多尔衮首尾不能相顾……”
“殿下是想收复淮北?”
一听这话,黑云龙顿时明白了朱慈烺是要干什么。
“总要尝试一下,即使收复不了,及时退走就是了!”
“殿下,收复淮安应该没什么问题,登莱有四镇兵马,如果苏观生他能把那些个练得久的倭兵,还有新兵,一块补充入营,三万大军不成问题,再算上南海伯在海州这一路,五万大军了,光是御前亲军,就有四个镇,收复半个淮安府(另半个在大明手上),肯定不是问题!”
张家玉喃喃着说,而王家彦则估量道。
“这一仗,我大明能动员的兵马,淮河防线有五个镇,还有简编四镇,再算是陛下从湖广调回来的三个镇,这就足有十二个镇了,光是南边一路,就有近八万大军!”
“苏观生,也大员伯合兵之后,则五万大军!”
“加一块,就是十三万大军,如果能再调汝宁府的黄镇,刘镇兵马参战的话,我军数目,十五万也有了,十几万大军,不说北伐中原,收复幽燕之地,收复淮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咱们是有十五万人马,鞑子那边得有多少人马?”
这时候,崇祯皇帝发出了疑问。
“管他多少,总不会超过二十万,数量上,我军劣势不大。”
朱慈烺说道,他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