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陛下!”
两位执政大臣薛极和宣缯,以及兵部侍郎魏了翁进来,一起向赵竑见礼。
“几位卿家来得正好。”
赵竑看了一眼宣缯,还是决定由魏了翁负责军中纠察的事情。
“朕意在军中设立纠察兵,一军设一军事纠察队,一路设一军事纠察分司,于兵部设立军事纠察司,主查军中贪腐作奸犯科之事。这个军事纠察司的主事,就由兵部侍郎魏了翁担任,为宣卿分忧。”
魏了翁还不到五十岁,春秋正盛。宣缯已经年过花甲,又是执政,精力不济,事务也要繁忙许多。
“陛下,此乃善政,臣义不容辞!”
魏了翁,这位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的副校长,欣然接受新的任命。
军中干干净净,朝廷才能如臂使指,避免武夫跋扈。
“陛下,听闻你已答应和西夏和亲。莫非陛下真要对鞑靼用兵?”
宣缯满脸赔笑,小心翼翼。
西夏公主和皇帝同行返回,以他过来人的经验,肯定已经同床共枕,春风几度。木已成舟,绝不可能退货,也不可能无情抛弃。
这倒没有什么,不过后宫多一个嫔妃而已。关键是,皇帝不能因为此事,头脑一热,就要对外用兵,而且还是凶神恶煞的鞑靼大军。
“陛下,我大宋和西夏国境未通,之间还有金土。陛下接纳西夏公主,这又是怎样的一番打算?”
薛极虽然心里不满赵竑收下李惟名这个“亡国公主”,可能惹祸上身,但赵竑是大宋天子,他也能接受这一切。
他就是心头狐疑,赵竑纳了李惟名,不会吃干抹净不认账,不救援西夏吧?
这也太渣太狠了吧!
“你们猜!”
赵竑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现在才是四月中旬,救援西夏的队伍估计还没有开拔。也不知道,这些将士到时候会不会平安到达西夏,能不能力挽狂澜?
“陛下,我大宋百废待兴,正在推行新政。此时贸然与鞑靼开战,恐怕朝野非议啊。”
宣缯感叹道,满脸的愁容。
皇帝肆意妄为,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连带着,他们几个执政大臣都成了奸臣。
这么大的一口黑锅,他们可是背不起啊!
“陛下,朝中大臣对于陛下整饬武备,本就有所非议。如今风闻陛下要对鞑靼用兵,救援西夏,反对之声四起。陛下可要慎思啊!”
薛极轻声说道,满面愁容,查探皇帝的反应。
万一皇帝顶不住压力,到时候来个卸磨杀驴,他这个兢兢业业的冤大头,史弥远的旧党,到哪里说理去?
赵宋皇室,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的事情,做的多了,高宗、孝宗都是个中高手。只要皇权需要,局势需要,大臣可以被毫不留情地抛弃。
“二位卿家,你们怎么了,怎么都反对起朕对外用兵了?”
赵竑不解地看着薛极和宣缯。
这件事,完全可以等自己回到临安城,不必劳累伤人,特意跑一趟金陵。
这是要他这个皇帝,为他们当家作主吗?
“陛下,陛下接纳西夏公主,派兵救援西夏,朝野议论纷纷,大臣们,还有太学生们,人人在腹诽陛下此举。陛下三思啊!”
薛极谄笑着继续说道。
“朕是大宋天子,还怕他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不成?”
赵竑冷冷哼了一声,很是不以为然。
“两位卿家,科举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吗?本科有多少进士?”
他此次回朝,科举就是其中一件大事。新朝的第一次科举取士,他可不想错过。
“陛下,有臣等在,自然是不会让陛下忧心。礼部的会试已经结束,本科共有386人。陛下只要主持殿试,选拔贤才即可。”
宣缯暗自狐疑。皇帝创办金陵讲武堂,整饬边军,编炼新军,所做的一切,不都是要扬武崇武吗?
怎么看起来,他对科举取士又是这么的上心?
那么,他创办金陵学堂,又是为了什么?把太学弄的人心惶惶,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宣缯的头,立刻疼了起来。
“薛卿,太学现在怎么样?”
他在各地创办三大学堂,现在又加上师范学堂,太学受的冲击必定不小。
“回陛下,今年金陵讲武堂、金陵大学堂,以及金陵师范学堂的招生,太学去了六百多人,有百余人被金陵讲武堂录取,金陵大学堂去了三百人,就连金陵师范学堂也去了一百多人。现在太学习武成风,练习骑射的比比皆是。也不知道陛下此举,太学生们是高兴,还是……”
“还是悲哀!”
赵竑接过薛极的话,心中也是五味陈杂。
这些太学生考取金陵三大学堂,肯定有许多人动机不纯,只是奔着当官去的。
这些人去了军中,军队的素质能够得到保证吗?他们去当教师,会给学生们教些什么?
要是把吃喝嫖赌带入军中,或在学堂上公然叫嚣“你们这些贱民、只能搬砖”之类,那玩笑可要开大了。
“陛下,增援西夏,对鞑靼用兵,陛下慎之。”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