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音落瞬间,谢良领着兵冲了上来,将严志的兵悉数接替下去。
严志盯着沈念的侧脸,大声问道:“杨策呢?他怎么没来?”
沈念不答,只道:“说来话长。”
严志隐约察觉到有问题,然而此时击退匈奴人才是正事,思绪很快便回转。
沈念带来的兵,都曾是杨策麾下,得知杨策被匈奴人杀害,他们一路上都憋着一股子恨意,此时终于抵达雁门关,见得城墙下都是仇人,纷纷怒吼着冲上去,杀一个不赔,杀两个是赚!
他们仿佛都失去了理智,只想用手中的长刀狠狠的把匈奴人的脑袋砍下来。
这种高昂的士气让严志浑身不禁颤抖起来。
他仰天大笑,“娘的,老子严志死不了!”
这种士气连带着严志的兵也被感染,犹如奄奄一息的植物遇到水,很快便焕若新生。
原本已经穷途末路,只等着撞城门的匈奴将军格敦瞧见城墙上的战况被扭转。
沈念的五千士兵,派了三千上城墙,其余两千做后备。
他看了一眼在战阵后,高坐马背上的格敦,取下身后长弓,迅速搭箭,毫不犹豫的朝着他松开箭弦。
三支箭破空,带着凛然和杀气朝着格敦飞来。
格敦瞪大眼睛,抽刀将羽箭斩断,不待他回神,又迎面飞来一箭,正是沈念的三星逐月中如黄雀在后的那支箭。
“将军小心!”察尔敢从马背上扑过去,将格敦扑下马。
二人滚落到地上,沾了一身的尘土。
那支躲过的箭往后飞去,扎进一名骑兵的心口。
格敦迅速站起身,怒不可遏的去看城墙。
眼见城墙上站着一个身形颀长,气质卓越的年轻人。
他静静地望着这边,身边的所有危险仿佛都被他周身凌厉的气息隔绝开来。
格敦忽然觉得此人的气场和记忆中的某个人很像,想了片刻却没能记起来。
“他是谁?”格敦问。
察尔敢重新上马,“听得是代州来的,应当就是那位叫沈念的武将。”
沈念的援兵来得及时,第一拨攻城的匈奴队伍被打得落花流水,活人所剩无几,第二拨匈奴人还在等格敦发号施令。
沈念剑法超群,在他面前的匈奴人毫无招架之力,且他的战术很是诡异。
攀上城墙的匈奴人被大丰士兵合围在一起,由另外的队伍杀敌,一波接一波,像是草原上被赶着回圈的牛羊。
格敦感觉自己被那个叫沈念的人狠狠侮辱了!
他侮辱的不仅仅是匈奴士兵,而是整个匈奴种族!
攻城事关重大,切不可一时置气导致战败。
先前攻城,是摸准了严志就是个悍将,只会杀敌,若真要以战法讨胜,他远不及现在的那个年轻人。
“退!”格敦下令。
他得回去好好摸索一番,找到沈念的弱点,才能继续用兵。
匈奴撤退的号角吹响,徒留被烧得黢黑的云梯,还有城墙下积累起来的尸体。
再一次将匈奴人击退,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沈念望着退回去的匈奴人,眉头却是没有舒展开。
对面的兵力确实如军报里所说,约莫有五万,现在还剩下四万左右。
若不是为了占领北境,匈奴人没必要来冒险。
然而想要攻打北境,夺取中原,这点兵力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或许真如姜云笙所说,真正的大军,还在后面。
“小子!”严志拍拍沈念的兵,“你再来晚一点,老子的命就得交代在这了!”
沈念收回思绪,敛了神色解释道:“赶往雁门关的路上,下雨耽搁了,且遇到了一股匈奴游兵。”
“什么?”严志满目错愕,“关内有匈奴人?你莫不是看错了?我在这里拼死拼活的守着,城门可是连个洞都没破,哪来的匈奴人?”
沈念沉默着从腰上取下一个东西递过去。
严志接过来一看,难以置信的反复翻转了好几次,“代州刺史的虎符,怎会在你的手上?”
倏然,他猛地把刀锋对准了沈念,厉声道:“杨策呢?!”
“刺史大人带兵来援途中,遇到匈奴游兵,为保部下撤退,以几身为诱,马革裹尸。”沈念缓缓道,“杨刺史临终前,将军权交予我,我忙着来雁门关,便只带了代县的兵,其余县城的兵,暂时按兵不动。”
谢良冲上来按住严志的刀:“严将军,我作证,他说的是真的!雁门关有内贼!”
谢良是杨策的副将,严志是认得的,此时连他都站出来说话,严志的刀缓缓放下,身子跌跌撞撞的往后倒。
“严将军!”谢良眼疾手快的伸手接住他,同样悲痛不已。
严志和杨策是多年的战友了。
严志曾经是代县县尉,杨策在代县养兵,时常会去他的府上与其畅谈。
后来严志被调到雁门关关防,虽然往来见面的次数少了,二人却时常互来书信,甚至商量好了等到卸任后,就回乡下开个小酒馆,再收几个徒弟。
如今战友故去,严志的精神瞬间被击得溃散,熬了多日的身子也如一盘散沙,没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