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不干净,但这些人都是陕西本地人,对军防熟悉,你把他们撸下去后,上来的新人两眼一抹黑,怎么办?
十二月二十八日,杨沂中抵达京兆府,全面协助张浚开始整顿陕西。
傍晚的时候,范致虚一封弹劾奏疏,十万火急往京师扔。
按照张浚和杨沂中这么查,在外敌虎视之下,陕西六路都得完蛋!
后来赵鼎回忆陕西彻查一事,也总结了:范致虚所言不无道理。
连赵宁也承认,范致虚的观点是对的。
既然赵宁都认为范致虚的观点是对的,为何还要派杨沂中去彻查?
这牵涉到政治中,体制博弈的问题。
赵匡胤建立的一套行政体制和军政体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弹性十足。
所谓的弹性十足,简单点来说就是各方制衡,不是谁一个人说得算。
地方有经略帅司总领军政,又有总制置使这种临时老大,还有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些制衡司法和民政。
知府衙门、知县衙门都有六曹,地方还有治安巡检、土军、弓手等等势力。
试想想,张浚和杨沂中一套清查的命令下去后,要经过层层官僚执行,这个过程会消化掉多少真正清查?
这就是制度的弹性。
而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弹性就是范致虚。
范致虚是永兴军路经略使,永兴军路位于陕西腹地,治府在京兆府,也就是以长安为中心。
如果没有张浚这个总制置使,范致虚在陕西六路经略使地位是最高的。
历史上靖康年间总领二十万大军勤王的也是他范致虚,而不是鄜延路经略使张深。.
这更说明了大宋军政制度的弹性。
也正是在这种弹性的制度下,赵宁才敢雷霆君威般地要对陕西动手。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雪,在陕西开始大清查的时候。
泾原路西安州通判任得敬连夜逃离,潜入会州,通过一路撒钱的方式,越过会州,进入了西夏境内。
靖康四月十二月三十,除夕这一晚,任得敬抵达兴庆府,将目前泾原路的实情告诉给了夏主李乾顺。
就是这样一个官员,加速了第六次宋夏之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