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陈光想要和方道长商量一下关于今后讲道的事情。
想着重让他讲一下环境对于养生的重要作用。
可想想对方一是有伤在身,再一个还没有正式的上任县衙师爷的位子。
现在过多地提要求,怕是会引起反感。
算了,还是等新道观落成之后,趁着他的高兴劲再趁热打铁把。
“老爷,今个还有什么安排的没有?要不属下去各个作坊巡查一遍?”王虎抹了抹嘴上的油渍道。
“今个就不用干活了,回去休息吧。”
“从明个开始,你让守城门的兄弟们擦亮眼睛用心一点,看见老朱进城第一个向我汇报。”
“这次甘肃的疫情彻底解除,老朱可是赚钱大方了,我还要他赶快还钱。”
。。。。。。
朝堂之上,群臣静悄悄地看着老朱,一言不发。
老朱捂着脑门,心中也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前几日接到线报,甘肃的灾情是控制住了,可并未提说医治的情况。
百官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朝廷想办法筹集资金。
老朱一怒之下发了一顿火,才镇住了场子。
老朱心中也在想,陈光的那些汤药到底治好病了没有,为何到现在还没有消息。若是没有成功,而朝廷又对草药一拖再拖,致使大量百姓因此而死亡,千秋史笔该如何记载自己?
自己就是个昏君啊。
“皇上,要不募捐吧。灾情紧急,朝廷总之这样无动于衷也不是个办法。”李善长缓缓说道。
“旱灾集中在定西一带,而定西的百姓也就一万余人,朝廷已经送去了几万两银子,还不够赈灾吗?”
“皇上,定西的百姓是解决了吃粮问题,可疟疾并未解除啊。朝廷运过去的草药已经彻底地用完,急需再次补充。”
“是啊皇上,草药需要补充。”
刚刚沉默下来的百官,又开始躁动起来。
情绪最为激动的,当属六科给事中杨开武。
给事中的官衔虽然低微,可权责极大,掌伺从规谏,稽查六部之弊误,甚至对于圣旨都可以指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乃是绝对的清流言官。
朝中多为江南官员,而这杨开武实打实的出自西北,而老家更是在距离临洮不远的一个镇子上。
甘肃出现灾情之后,老家连续送来了几封书信,催促着他上奏朝廷。
说疟疾已经死了许多人,朝廷要是再不救治,家里的田地都找不到人来种了。
杨开武一看关系到自家利益,一下子急了,使劲地给老朱上奏。
然而一张张奏折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并未得到回应。
眼瞅着老朱到现在对于补充草药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终于忍不住了。
大声道:“皇上,如今甘肃的灾情已经传到了各个行省,整个大明都已经知道,甘肃的百姓正在承受疟疾之苦。”
“自从朝廷接到灾情当日起,至今已经有了十多天之久而还未决断,臣斗胆问一句,皇上心中在犹豫什么?”
“百姓陷入苦海,而朝廷无所作为,后世之人当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皇上,不可再犹豫了,疫情等不起啊。”
说完,杨开武双膝跪地重重叩首。
不少清流同行看见杨开武这么有魄力,有样学样的跟着跪了下来。
“请皇上三思啊。”
老朱闻言瞬间暴怒,右手重重地在案几上拍了一下:“杨开武,你是在教训咱吗?”
老朱乃是开国皇帝,戎马一生,威严极重。
平常即便是言官也极少有人忤逆。
就算是杨开武这种清流,说完话之后就有点后悔了。
但事已至此,只能心一横继续道:“臣不敢。可甘肃灾民正在生死边缘徘徊,若是朝廷还不补充草药加大治疗,臣恐天下人会对此非议。”
老朱怒极而笑:“好好好,既然你这么急,那咱就抄了你的家,换成草药送往甘肃,以成全你一片爱民之心。。。”
就为这抄家?这是明君能做出来的事情么?
杨开武德气势瞬间下去了不少:“臣乃忠言之谏。”
老朱正在气头上,听见杨开武还在嘴硬,冷哼一声:“好一个大明的忠臣,咱成全你的一片忠心,将咱的御马赐给你,即刻前往甘肃救灾吧。”
杨开武低着头汗如雨下,愣是一句话再也不敢说。
说错话了,现在皇上一心地想要搞死自己,怎么办,怎么办。。。
李善长适时地站出来打圆场。
“皇上三思,杨开武也是着急甘肃灾情,罪不至此。”
“不过,老臣也想知道,皇上为何迟迟不愿意继续补充草药往甘肃?”
老朱眼神冰冷:“怎么,连你也要质疑咱的决定?”
李善长苦笑一下:“臣不是质疑,臣是不懂。”
老朱顿时不知道如何解释。
是啊,不懂是正常的,派出去的暗卫迟迟没有传回消息,连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老臣都撑不住了,自己还要苦苦坚持么?
老朱突然陷入茫然,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