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的传播朱标明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的传播朱标明悟(2 / 3)

苏璟,越发的感觉苏璟简直是无所不知。

先前也有好几件事,苏璟都如提前知晓了。

他整日都和苏璟在一起,也没苏璟偷偷摸摸去打听了什么消息啊!

像《元史》编纂好的这种消息,也不是光打听就能打听到的呀。

“怎么了,牛懿,有什么地方想不通吗?”

苏璟看着有些发愣的朱标说道:“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记录,都是前人的记录。”

“没有人能永远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文字是由人书写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哪怕是到了后世,出现了更加先进客观的记录手段,依旧不能保证公平客观的李婵。

前世苏璟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不要太多。

春秋笔法,恶意剪辑,这些和记录的方式无关,和人有关。

至于朱标的真正想法,苏璟还真不知道。

因为他对《元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是洪武初年完书的,至于具体是洪武多少年,他真记不得。

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嗯。”

朱标点点头道:“学生懂了,那大明该如何才能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呢?”

大明该如何确保,其实就是朱家该如何确保。

朱标终究是未来的太子,自然而然就将事情想到了自家的身上。

苏璟淡淡道:“刚才我已经说了,信息的传播要准确,需要详细,但详细只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的话,其实也很简单。”

“你想想,你举起炼丹炉的消息,看见的人说出来的内容和听看见的说过之后再说出的内容,哪一个更接近真实。”

听着苏璟的话,朱标立刻回答道:“自然是看见的人说出来的更真实。苏师,这还用想吗?”

显而易见的道理,朱标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苏璟笑道:“没错,这正是想都不用想的道理,信息传播要保真,那经过的路径就是越少越好。”

“比如大明官府的政令,最好就是直接传达到基层,这样天子的命令,才能完全彻底的被

朱标看向苏璟道:“苏师,天子的诏令,本身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朱元璋有什么新的政令,那

圣旨一出,那话就是原原本本的传下去了。

“的确,政令是这样的,但许多事情,单靠政令可不够。”

苏璟淡淡道:“比如大明的状况,某些案件的进展等等,这些总不能都通过天子的诏令传达吧。”

“而且天子诏令传达给的是官员,并不是直接到百姓,而是由官员再传递给百姓。”

听到这话,朱标也不由的愣住了。

的确如此。

天子的诏令,那可不是随便发的。

只有极为重要的事情,才会动用,而且主要针对的也是大明的官员。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依旧需要官员来进行传达。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笑道:“其实很简单,而且之前的朝代也早就有过了,邸报。”

邸报?

朱标一愣,这他还真知道。

不过他还是疑惑道:“苏师,这邸报不就是用来传递公文的吗?有什么意义呢?”

邸报最早兴起于汉朝,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

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在朱标看来,这不还是官方的通信么。

苏璟摇头道:“牛懿,你有点太局限了,这邸报说的都是官方的事,那如果出现一个专门传递民间之事的民报呢?”

“将一些不需要保密的国事,以民报传递到各个地方,再由官方的书店刊印发行出来,一月一期或者一月两期进行售卖,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将一些事情真正的传达到百姓的耳中。”

苏璟这说的,其实就是报纸了。

虽说叫民报,但其实还是官府主持发行的。

朱标听着苏璟的描述,脑海中也在仔细的思考着可行性。

民报。

就是官府发行,专门售卖的邸报。

国家大事,需要百姓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上面。

只是简单的一思考,朱标便立刻意识到,苏璟这民报简直是个天才的想法。

身为太子,朱标很清楚,底下的官员有很多是阳奉阴违的。

朝廷的政令,传达下去,某些官员不会执行,还找各种理由。

但有了民报,百姓也能有渠道知晓天子准确的命令,这样一来的话,必然会对这些官员形成一种威慑。

大明的举报监察制度,现在也比之前更加的完善了。

同时,在一些事情的传播上,朝廷也有了第一手的传播渠道。

即便是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舆论事件,大明能用民报直接做出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