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美网,高文对阵德约科维奇之前,曾经询问迪米特洛夫相关比赛感受,但竞技体育是这样一回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见,终究只是参考意见,每个人的感受、每个人的体悟和感受、每个人的应对和反应,全部都是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每一场比赛也都是不同的,球场、观众、天气、温度、湿度以及个人状态全部都包含在内。
最直观的就是,德约科维奇的状态相较于美网期间有着明显提升,上周在帝都公开赛,他在决赛送蛋横扫伯蒂奇登顶夺冠,展现出绝佳的竞技状态,显然美网半决赛失利之后的三周,经过修生养息和状态调整,德约科维奇已经做好角逐年终世界第一的准备。
这次在魔都,高文和蒂姆日常训练的时候,也前后多次聊起德约科维奇的击球,为蒂姆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是,客观来说,现在的蒂姆还是太年轻太青涩,远远没有成熟,整个击球的战术体系也还没有成型,盲目发力盲目击球的回合太多,缺少一个清晰的战术思想,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还有成长空间。
而且,二十三岁的蒂姆,打法依旧是典型的红土风格,并没有根据硬地做调整,基本就是硬碰硬的一根筋作风,在美网能够闯入第四轮,是自身硬实力的体现,也是签运和状态综合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他擅长硬地。
在快速硬地上,面对攻防两端保持平衡的德约科维奇,蒂姆确实很难打开局面——
事实上,一直到2017年的法网,在自己最擅长的红土赛场上,蒂姆才职业生涯首次击败德约科维奇,结束一波五连败的颓势。
那场胜利非常有趣,高文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在那一年法网揭幕两周前的罗马大师赛上,德约科维奇和蒂姆在半决赛遭遇。
结果已经在红土崭露头角的蒂姆,全场比赛只得到一局,被德约科维奇横扫,“6:1”、“6:0”,差一点就吞下双蛋黄,土崩瓦解的惨败令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两周后的法网,德约科维奇和蒂姆在八强战遭遇,鉴于不久前的那场比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约科维奇能够兵不血刃地取胜,然而结果又再次令人大跌眼镜:
“7:6(5)”、“6:3”、“6:0”。
这次笑到最后的却是蒂姆,而且还在第三盘送蛋成功,不仅为罗马的失利完美复仇,而且职业生涯首次击败德约科维奇,并且职业生涯首次闯入大满贯四强。
那场比赛,是蒂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那之后,蒂姆和德约科维奇一共遭遇六次,蒂姆四胜两负领先,而且,其中的两场胜利来自硬地。
视线,重新回到眼前这场比赛上。
高文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原地,加入其他球员的行列,观看顶尖高手的比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首先必须承认,2014年的蒂姆,在力量和技术层面还是不够成熟,还有成长空间,但他现在已经非常具有冲击力。
但面对德约科维奇,冲击力只是争取胜利的要素之一,除非是像瓦林卡或者克耶高斯那样,用蛮不讲理的进攻持续不断地全场狂轰乱炸,否则一般般的冲击力是很难取胜的——
线路布局和战术组合,这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德约科维奇的预判能力、布局能力和对不同击球的包裹能力,堪称独步天下,如果击球线路无法打破惯性思维,很容易就会陷入德约科维奇覆盖全场的包围圈之中,然后就演变成为拼击球质量的状况:
稍稍不注意,出界或下网就是家常便饭,整个进攻就变成“越发力却越无力”的状况;再稍稍不注意,德约科维奇的防守反击就长剑出鞘了,他和穆雷两位球员是攻防转换的顶级大师,令人防不胜防。
蒂姆,还是太老实,所有击球线路都规规矩矩,就是一个实诚的憨厚小子。
于是,比赛就完全在德约科维奇的掌控之中。
仅仅看了两局,高文就匆匆返回更衣室,为接下来的双打比赛做准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蒂姆还是暂时无法突破德约科维奇的铜墙铁壁。
事实,也是如此。
“6:3”、“6:4”。
德约科维奇直落两盘轻取蒂姆,其中一项数据值得瞩目:
全场比赛,蒂姆面对八次破发点的考验,尽管蒂姆挽回了其中六个,但每盘各被破发一次,还是输掉了比赛。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蒂姆和约翰森也差不多,比分落差并没有什么区别,还需要横向对比来看才行。
德约科维奇只送出两个破发点,并且全部挽回,这就能够清晰看到,至少约翰森在高文发球局里还是有所作为的;而德约科维奇则牢牢掌控比赛局势,在自己的发球局里几乎没有给蒂姆任何机会。
作为辅助参考,德约科维奇的一发得分率高达81%,这是非常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