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阿玛和两个哥哥都看过来, “怎么说?”
胤祉表示,若是城池攻防,清军有绝对的优势。但不得不承认, 在草原上,只要噶尔丹的骑兵分散开, 就会变成对清军极大的消耗。
继续追击, 对于清军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噶尔丹已经透露出退让的意思, 再者草原的领地打下来也是照样给蒙古人治理,那么辽阔的疆域,每年纳的贡礼还没一个繁华州府的税收高。
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 清军自然不会再有那么高的战意了。
所以胤祉才没有说出想端了噶尔丹老巢的想法, 目前来说,成本过高、回报太低太低。
而之所以说‘以退为进’, 主要还是喀尔喀三大部落的态度太过含糊。求助的时候好话说尽,但噶尔丹军队一退,他们还是不愿如漠南一般彻底归顺清廷。
如此,朝廷无法调动他们的兵马布防,没道理还在漠北替他们守卫疆域,不如退到长城以南, 再伺机而动。
至于要不要撤军回京, 胤祉认为既然清军骑兵是短板,那就留在那里练兵, 练好了的就可以换防回来,再安排一批军队去草原特训,直至大部分军队都拥有更高的草原作战素质。
“说得挺好。”康熙耐心地听胤祉磕磕巴巴说完, 评价道。
又问另外两人:“你们觉得呢?”
胤礽:“三弟是觉得噶尔丹还会卷土重来, 才让大军暂不撤回, 在那里震慑他们吗?”
胤祉点头。
胤禔道:“那也没必要让那么多军队,都特训草原作战能力吧?实在是太耗费军饷了。”
要知道,此次大军西征,可是给十万将士都提高了军饷,方方面面都有优待,要是换防过去练兵的军队都如此补贴,那将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就算三弟再会赚钱,也不能就这样养着这些兵啊,养得来吗?
胤祉反问:“提升全大清、的兵力,为何没必要?”
胤禔:“如今除了噶尔丹和罗刹国,已经没什么需要打仗的地方了,耗费巨资练兵,连寻常百姓都会觉得没必要。”
康熙听了微微挑眉,看向太子胤礽,“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胤礽毫不犹豫:“有。”
康熙眼底露出赞许,让他细细道出理由。
胤礽:“纵观历史,诸多王朝灭亡时,军队几无一战之力,若有强兵,又岂会遇上民乱就一溃千里?因无战事就疏于练兵,长此以往,只会养出一堆蛀虫!”
胤祉点点头,二哥从小被汗阿玛亲子教养,耳濡目染,眼光确实会比大哥要长远一些。
胤礽话锋一转,又道:“可要在战事全无之时保持军队兵力,确实很难。”
胤禔:“就是啊!以后大清越来越好,无人敢犯,没有敌人,士兵也不会按这种高强度好好练兵的。”
胤祉看了看汗阿玛,见他完全一副继续听他们讨论的悠哉样子,只好自己去引导两个哥哥。
“你们觉得,历代的盛世,如何维持和平?”
胤禔自觉刚刚输了胤礽一筹,抢答道:“自然是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威慑住了蕞尔小国,自然无人敢犯。”
“那如今,大清兵力,能威慑住、噶尔丹、和罗刹国吗?”
“……不能。”
胤礽接话道:“所以,他们会卷土重来。”
胤禔:“但是又回到了那个问题,只为了防备他们如此练兵,太不划算了。民间不是有句话,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胤祉丝毫不给大哥面子:“这句话、不适合军事。就是要一直、处于备战。”
胤禔不服,还想说什么,胤祉立刻又问:“大哥觉得、西洋人会来、攻占大清吗?”
“怎么可能?!”胤禔觉得胤祉真是杞人忧天,“先不说西洋人离大清远隔重洋,轮船又能运来多少兵力?就说那语言不通,把大清打下来又能如何治理?”
“何需治理?”胤祉道:“正因语言不通,视为异族、牲畜,百姓全部、掳去做奴隶,挖矿、开荒、种地。”
胤禔拧眉,听得很不舒服,“你为何会这么想?”
康熙眉心一跳,却没有阻止胤祉继续往下说。
“不是我想的,已经有人、这么做了。不信,问汗阿玛,什么叫‘日不落帝国’?”
康熙看着胤祉,“你为何知道这么多?”
胤祉耸耸肩,“在苏州,洋人说的。”
康熙其实也觉得胤祉杞人忧天了,那些洋人打的都是蛮夷之地和弱小国家,哪里敢觊觎大清这等大国了?
康熙:“那你便给大家说说吧。”
胤祉鼓了鼓嘴巴,怀疑汗阿玛就是故意逗他,明知道他说话费劲,还要他解说那么多,还不让他提笔写字!
“不说了!”胤祉赌气,反正他说了,他们也不当回事。
现在告诉他们两百多年后,会有八国联军攻打大清,也挺扯淡的。
但他不想说了,大阿哥和太子却被‘日不落帝国’给勾起了兴趣,非要他解释。
胤祉被他们勾着肩膀晃来晃去,烦得不行,才给他们解释如今荷兰和英格兰等国是如何发展‘殖民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