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算出来那道鸡兔同笼了?
正好她还想趁机问问此人是否认识司马懿,所以吩咐道:“回复过去,就说我两日后在家恭候。”
两日后,朝食已过,司马朗登门拜访,身后的两个奴仆还捧着蜂蜜、干果作为登门礼。
“司马郎君。”
“韩小郎君。”
打过招呼未作寒暄,司马朗迫不及待的开门见山,“雉兔同笼可是雉为二十三,兔为十二?”
“正是。”韩珏点头。
司马朗长舒一口气,他用算筹接连算了几个晚上,是一次又一次验算出来的。只有这个数,才能对得上九十四只脚。听到自己的答案正确,他叙说了解题方法,而后问道:“韩小郎君的解法也是如此吗?”
韩珏听完发现他是用最麻烦的方法也就是列表法,组合倒推出来的答案。她的解法当然不会这么笨,说起来这种题型后世解法繁多,哪个都比他的简单。
“司马郎君的解题之法固然正确,不过我另有他法。”
她没有卖关子而是继续讲解了砍足法,“倘若将雉每只砍掉一只脚、兔每只砍掉两只脚,则雉变为独脚雉,兔就变为双脚兔……”
司马朗边听边用算筹计算,他本就是聪慧之人,又接连苦思数日,一听便明了,此法比自己的方法要简便许多。
见他认真好学,韩珏又继续分享了其他几种解法,“倘若将雉每只砍掉两只脚、兔每只砍掉两只脚,则雉无脚,兔就变为双脚兔……”
听完之后,司马朗赞叹的问道:“韩小郎君的解法甚妙,不知师承哪位大家?”
虽然这得归功于九年义务教育,但不能说,韩珏随即胡诌道:“幼年时随父在任上,得遇善算术的老者,可惜未有拜师。”
反正韩父早已过世,编个含糊不清的瞎话谁也无从求证,她面带惋惜之情表现的十分遗憾。
司马朗不疑有他,自古以来世上奇人异事不少,没有拜师就通晓颇多,他反倒觉得韩珏实乃聪敏之人。
算术于计算田赋、分摊赋役上等有重要作用,所以他才会有所涉猎。然而善算术者寡,良师难觅,据闻宗氏之后泰山刘洪善此道,但其人在会稽郡为官,相距甚远。海内大儒蔡邕蔡大家也通晓天文历算,可惜其被流放,此时不知身在何处。
因为没有师从传承,只能自学。司马朗想着韩珏自称“精于”,又确实颇有所得,自己得多多请教。于是恳切的说道:“我虚长几岁,却不通数术,望韩小郎君能不吝赐教。”
“司马郎君不必过谦,”韩珏面带难色的说道:“然我所学不同于算筹,不知你可否、可否认同?”
沟通交流分享都没问题,可要让她用算筹这种古老的方法计数运算,那还算了。
不用算筹用什么?司马朗不明所以的问道:“不知韩小郎君所言是何种方法?”
“是这种的……”韩珏提笔在竹简上写下一列阿拉伯数字,从0到9。
“可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字……”她简单描述了一遍数字所代表的计数。
没有想到居然有这种不同于算筹,闻所未闻的新算法。司马朗陷入了沉思,这些奇形怪状的符号自己真的要学吗?怎么看都不是为人所知的东西,未知代表着未经验证和不知名,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用。
在韩珏看来,司马朗要是想学,自己就分享传播传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是没兴趣就算了,她不是好为人师之人。
见他沉默不语,韩珏旋即转移了话题,“不知司马郎君可认得一个与你同姓之人,名为司马懿?”
司马朗还没有回过神来听了这话顺口答道:“家弟年方七岁……”而后反应过来,韩珏应该不认识自己弟弟。
忙又加了一句,“除此之外,不认识其他同名之人。”
据说司马懿熬死了曹操、熬跨了诸葛亮,现年七岁这个年纪也说的过去,韩珏觉得应该没有其他司马懿了。原来司马朗就是司马懿他哥,真是凑巧,是亲兄弟吗?
注意到韩珏忽然不知缘故的盯着自己看了好几眼,司马朗若无其事的问道:“韩小郎君认得有与家弟同名之人?”
韩珏刚想摇头说不认识,转念一想,不认识不行,必须得认识,否则解释不过去。随即面色如常的又开始编故事,“数年前,曾于路途中偶遇一人,名为司马懿,颇通音律。”
说司马懿通音律这个应该不算胡诌吧,记得演义里空城计那一幕,“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司马懿听琴声不乱,一时之间犯了疑心病。
“原来如此。”司马朗点点头,随即问道:“韩小郎君也通音律?”
“不通不通。”
韩珏连忙否认,她跟风上过几年兴趣班,学的是琵琶。今日,已在司马朗面前编了两个谎话,再说自己会弹琵琶,万一他再问,还得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