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武侠修真>杀路寒> 04 黄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 黄河(1 / 3)

“神剑军刀佛杖,青山白发红妆。  湖间执笔判阴阳,笑看沉云浊浪。  鬼帝妖君魔将,狂雷定海玄霜。  塞上煮酒饮天罡,不见明尊金帐。”  有着【武林第一传奇】之称的诸葛阴阳,不但是【西江月】上的【湖间执笔判阴阳】,更是这一阕广为流传的【西江月】的作者。  唯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传说中的诸葛先生,居然是一个年仅三十六岁的女子,而且平日里竟是一副貌不惊人的道姑形貌?  这一点,若非有江浊浪和小雨的确认,南宫珏说什么也不敢相信。  渐渐地,他不禁回想起了好几桩往事:  当日在庐州城外的客栈里,【太湖鬼门】原本要拿来竞拍的黄山浮丘峰上李九四的藏宝,其消息来源,正是出自这位诸葛先生之口。  甚至连少保大人临终前曾留下半部没来得及写完的【反掌录】,追本溯源,也是由这位诸葛先生传出的消息  ——关于这一点,最开始是在湖州城外【夺情公子】谢王孙的口中得知,然后在刚刚落幕的天香阁武林大会上,也得到了群雄一致的确认。  以此观之,那个道姑多半并未说谎,这位【西江月】上的诸葛先生,的确是一个靠卖消息赚钱的生意人。  而她这些年来所赚到的钱,全都用来接济老家的那个山村了……  对此,南宫珏虽然觉得合情合理,但却无从分辨这位诸葛先生究竟是正是邪、是敌是友。  要不是她透出的关于【反掌录】的传言,江浊浪这一路行来,少说能够免去一大半的麻烦,可谓是搅起江湖上这场滔天巨浪的幕后之人,自然是敌非友。  可她如今主动现身,告知六路人马要来对付众人的消息,又像是有心庇护,亦或是江浊浪说的她心中尚存“侠义”二字。  或许,她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要多赚江浊浪身上的三千余两银子。  南宫珏没有多想,立刻收回思绪  ——因为他已经顾不上思索那位诸葛先生的用意了。  此刻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来自东瀛、暹罗、高丽、南疆、镇抚司和临汾驻军这六路人马!  己方四人要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这六路人马?  望着眼前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南宫珏全无头绪。  话说为了躲避后方镇抚司和洛阳城公差的追捕,在诸葛阴阳离开之后,一行人已立刻动身,在码头租了一条货船,将马车一并载上径直渡河。  而今船至江心,比起南宫珏的焦急和忧虑,同行的其他三人却仿佛一点也不在意。  江浊浪并没有踏上货船甲板,依然在马车车厢里面,什么话都没说,也没有人知道这位江三公子心里究竟在盘算什么。  而身上缠着绷带、贴着膏药的小雨,则是好整以暇地倚在船舷处,悠闲地观望着宽阔的河面。  这个疑似白云剑派门下、【神剑】传人的神秘女子,全然没将即将到来凶险放在眼里,南宫珏对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因为他知道,就算是天塌下来,这个自称“小雨”的女子也不会放在眼里  ——她早就已经做好准备,随时都可以去死。  至于开欣,则是满脸的兴奋和激动。  她不但第一次看见了黄河,而且此刻正在乘坐一条大船横渡黄河。  望着红日下那辽阔如海的河面,荤黄如浆的河水在苍劲的河风中卷起波涛,兀自起伏不休,她不禁想起一句自己背过的唐诗,兴奋地吟诵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伴随着她稚嫩的声音落处,忽听船上马车中琴弦铮铮作响,江浊浪已轻奏琵琶,于旋律声中用他那虚弱的声音念道:  “天风吹我渡黄河,鼓枻中流发棹歌。  昨夜一番甘雨降,鱼龙无数沐恩波。”  听到这首诗,开欣思索半晌,忍不住问道:“三叔,这是爷爷写的诗吗?”  车厢里的江浊浪回答说道:“正是……这是爷爷当年渡黄河……前往汴梁城时写的……”  开欣“哦”了一声,急忙认真回想,尝试要背诵下来,但是很快又沉醉于眼前这浩荡的景色。  听到这一病一少居然还有心情吟诗,南宫珏难免有些惊讶和不解。  可是再看到船下这条流淌了数千乃至上万年的中原大河,身在江风涛声之中,他的焦虑似乎也随之而去,有一种天高云淡的空灵。  于是南宫珏紧随其后,也朗声念道: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马车里江浊浪的琵琶声不停,继续替他伴奏,响起慷慨激昂的弦音。  然而贺梅子这首词的后半阙,却是写报国无门的苍凉和悲壮,琴声也渐渐变得低沉,化作悲音。  凄楚的旋律中,南宫珏已念完了这首词: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谁知不等悲音散尽,忽听船舷边传来一阵“咚咚”声响,竟是小雨伸手扣响船舷,也开口念道: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她的声音并不如何响亮,也没有念出诗句中本该有的那股激昂,反而带着一丝不屑。  南宫珏顿时一怔。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是啊,昔日那位荆轲倘若当真有天下无敌的剑法,又怎会在三步之内杀不掉一个秦皇,只能在易水之畔留下一曲千古悲歌?  同样的道理,若是自己足够强大,或者是有【西江月】上那一十八位高手的实力,莫说是六路人马,就算来的是六十路人马,又有何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