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陆勇添爬了上来。
戈武没再耽搁,顺着锚链朝上方爬行。
要说的话,比爬绳梯还容易一些,毕竟锚链是环环相扣,还不会晃动,也就更加容易找准着力点。
最大的威胁是补给船上的探照灯。
虽然那盏安装在补给船首的探照灯由机械设备控制,在有规律的转动,控制探照灯的警卫未必会一直盯着照亮区域,更有可能在一旁抽烟聊天,甚至早已经离开岗位,但是戈武显然不会去冒险,毕竟在夜晚,人眼对活动物体非常敏感。也正是如此,当探照灯转过来,戈武与陆勇添就停下,并且藏到锚链的后面。很幸运,锚链足够粗,而且探照灯也是有规律的转动,躲避不是很麻烦。
此外,两人还交替掩护,轮流往上爬,始终有一个停下来监视补给船上的警卫。
花了十五分钟,才爬了上去。
锚舱外门处于开启状态,里面是一条尺寸跟锚链匹配的凹槽,继续往里才是用来收放锚链的绞盘。
收放船锚都是遥控操作,锚舱里没人,不过有一扇检修用的舱门。
在正常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锚链进行维护,比如说重新刷防锈漆,以及给绞盘上润滑油。只不过,这些维护工作都需要回到港口才能进行,在航行阶段,一般不会安排人员来锚舱。
戈武直接就走到了舱门旁边,在他守住舱门后,陆勇添才取出带来的装备。
主要就是电子设备。
虽然军用电子设备都能防水,特战装备更不存在不能浸水的问题,但是之前穿着笨重的全密闭潜水服,根本没办法操作使用电子设备。更何况,藏在海面下,依靠电磁波的通信设备都无法使用。
在给自己弄好之后,陆勇添还帮助戈武佩戴好单兵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设备。
“陈伊万,我们上船了。”
“收到了,我现在就把油轮结构图发给你,只不过肯定存在偏差。”陈伊万明显有点小激动,毕竟他也在“海神”号上等了几天。“你们需要在锚舱安装第一个通信结点,最好是在靠近舱门的地方,最大限度增强内部的信号强度。在你们安装好其他通信结点后,我才能描绘出油轮的内部。”
“现在安防第一个通信结点。”
在戈武说这句话的时候,陆勇添把对讲机大小的收发器安装到了舱门旁边的墙壁上。
这东西其实是无线电信号放大器,只是增加了一个授时芯片,
能够利用GPS或者北斗系统提供的精确时间,并且附加到发送的无线电信号里面。也正是如此,才能够通过无线电信号的延迟时间计算传输距离,也就是获得空间坐标。理论上,两部通信结点就能描绘出覆盖区域的内部构造图。只不过,油轮复杂的内部结构会降低测量的精度,也就需要更多的通信结点。
在陆勇添启动了收发器之后,等了大约半分钟,单兵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图像。
“出去后,你们记得在走廊尽头安装一部超声波发射器。”陈伊万提醒了一句。
使用超声波发射器,其实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离,发现藏在走廊转角后面或者墙壁后面的人员,对活动物体非常敏感,非常适合用于监视与警戒。只要不发生意外,超声波发射器能提前几秒钟发现走廊转角后面或者门后的警卫,而这几秒钟,足够让戈武与陆勇添找地方藏起来或者做好战斗准备。
在突然遭遇的战斗当中,几秒钟足够决定生死。
在陆勇添做好准备之后,戈武才拉开舱门。陆勇添率先出去,在他走到第一个转角处的时候,戈武跟上去。接下来,陆勇添按照陈伊万的吩咐,把半球型的超声波发射器装到了走廊尽头的天花板上。
此后,两人交替掩护向船尾方向推进,只不过都是由陆勇添负责安装电子设备。
虽然陆勇添不是电子战专家,对电子设备也算不上精通,但是只有他们两个人,戈武携带的武器装备,也就得由他负责电子设备。只不过,这些设备都由陈伊万提前备妥,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
与戈武猜测的一样,油轮上的警卫并不多,大部分在露天甲板上。
油轮内部的结构很复杂,很多地方都做了改动,增加了一些舱室,也用铁板堵死了一些通道。
此外,戈武还发现,保留下来的舱门都上了锁,都是电子密码锁,要用门禁卡开启,有的还需要使用指纹或者掌纹,少数要输入密码。虽然舱门都没有加固,但是肯定没法靠人力强行破拆。
在陈伊万的指引下,戈武他们花了三十分钟才来到船尾附近。
期间,三次遇到巡逻的武装警卫,不过都及时发现,戈武与陆勇添也藏了起来,没有跟警卫发生冲突。
按戈武的意思,尽量避免跟警卫接触。
这个不是怕死不怕死的问题,而是就他跟陆勇添两个人,而船上有几十名警卫,还
有更多的囚犯,真要发生了战斗,局面肯定会失去控制。更何况,哪怕干掉了所有警卫,对找到马斯哈多夫也没有帮助。如果不小心干掉了典狱长,或者让典狱长逃走了,那么不管干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