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九十四章 湘云的束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四章 湘云的束缚(1 / 3)

对于张松越能答应此事,冯一博其实并不意外。

身为前大魏内阁首辅,他比谁都清楚大魏的真实情况。

从景顺帝登极,君臣俩就像两个修补匠一样,齐心协力的在天泰帝的掣肘下,努力维持着大魏表面的稳定。

然而,就在彻底摆脱天泰帝之时,却传来景顺帝身死的消息。

这让张松越如何能够承受?

受到极大打击的他,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最终,君臣二人落得一死一废。

而冯一博就是拿准了,张松越病情稍有好转之后,在这样的巨大落差之下,心中必定还有不甘。

他让刘正过去劝说,就是以刘正的人品让张家安心。

同时,也是在给张松越一个台阶。

张松越此前的稳健,是十几年来的惯性使然。

上面的天泰帝犹如达摩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让他和景顺帝都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但习惯归习惯,不代表他不知道变法的好处。

他和陈勤之共事多年,自然知道陈勤之本就有改革之意,也知道陈勤之和他一样,一直在等待机会。

如今他卧病在床,已经没了机会。

而陈勤之却恰恰等到了机会,既然他入主内阁,开启变法也是理所应当。

但变法之事在历朝历代也都有例可循。

成了,青史留名,中兴之臣。

败了,一样留名,遗臭万年。

张松越虽然觉得风险很大,可也不得不承认“摊丁入亩”的提案有成功的可能。

虽然冯一博的做法,在他看来有些自欺欺人之嫌。

到时候朝中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假托先帝遗志。

但张松越又不得不承认,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大义的名份,将锅甩给已经凉了景顺帝。

常言道:人死为大。

何况死的还是皇帝。

先帝背锅的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不差景顺帝一个。

张松越如今已经断绝仕途,彻底离开了朝堂。

说句不好听的,人走茶凉,再无半点影响力。

他不参与,这件事也有陈勤之来做。

而他与其中,唯一的风险就是被人扣上一顶“同党”的帽子。

可这样帽子对于一个混迹官场数十年,做过内阁首辅,被人弹劾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早就可以唾面自干的政客来说。

根本就不算事。

但只要他参与其中,若是事成,他有青史留名的可能。

甚至,以他曾经的威望,被当做变法的奠基人也大有可能。

说句不该说的,有些人为了青史留名可以抛家舍业。

而他只要做个证明,就有这样的可能。

就算是失败了,也有主持变法的人来承担大部分后果。

而张家最多是断绝家人的仕途,倒也不至于害了性命。

可以说,仅仅是做个证就能青史留名,足够张松越动心了。

可话虽如此,该做的冯一博还是要做到位的。

即使是张松越这样的儒学大家,有时候也是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

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走了科举之路,在外做官,倒是不用操心。

但三儿子张修慎一直在身边伺候,并无读书的能耐。

得景顺帝的恩荫,在国子监进修。

为表诚意,冯一博还是安排人保举他成为正六品的吏部主事,以此来安一安张松越的心。

这边,冯一博还在为摊丁入亩的事,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

另一边,史家后宅。

湘云正和她二婶娘,也就是史鼎的夫人卫氏正在叙话。

此时的她,正疑惑的看着这位将她养大的二婶娘,也不知这位婶娘找她所为何事。

说起来,最近几个月她都很是憋闷。

受到山东两桉的影响,开国一脉很多都牵扯其中。

这其中倒是没有史家的事,然而却牵扯了卫氏的娘家。

而早在前几年,元春晋为贤德妃,荣府声势无两之时,卫夫人就和史鼎商议着,要将与荣府关系极近的湘云,许给自己娘家的侄子卫若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能使卫家不与宫中有直接关系,又能间接有了关系。

既能控制风险,又不耽搁从中借势。

对于卫家来说也是一举两得。

而且卫家是她的娘家,自然知根知底,对于湘云这样的怙恃双失的女孩子来说,也是极为周全的一个选择了。

可以说,除了湘云本人,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门顶好的亲事。

就连一向疼爱湘云的史老太君,也一样对卫氏赞不绝口。

毕竟把湘云嫁到自己娘家,任谁知道都会觉得她真的对湘云视若己出了。

一开始的时候,史卫两家都没着急。

毕竟当时湘云尚未及笄,年纪还小不用急于一时。

只是没想到,两边才商议婚事就遇到第一次国丧。

随后,这国丧就接连不断,定亲的流程就一拖再拖。

几年过去,两边才刚合完了八字、互换了婚书。

然而,这一次卫家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