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儿媳妇啊, 你晚上不用过来给我做饭,我去老李家喝酒,他老伴准备好几个菜呢。嗯嗯,我也带块酱牛肉过去, 咱也不失礼。”林得福挂掉电话, 戳了戳碗里自己煮的烂成一坨的面条。
林得福退休三四年,本来过着有房子有儿子有老伴, 还有一帮老友的,美滋滋的晚年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老伴半年前突发疾病走了。
从此他的晚年生活就没那么美了, 衣服没人洗、卫生没人打扫、饭也没人做了,别的都还能凑合, 但吃饭却不行,一顿不知饿的慌。他十六岁进厂当学徒工, 以前有娘后来娶了媳妇,自己几乎没做过饭。
儿子媳妇也不住一起,老友家可以偶尔蹭饭, 但次数多了就不行了, 人家家属也不乐意。老去外面吃了不现实, 他岁数大了, 医生说得吃清淡些。
于是他只好学着做饭,只是在烧坏两个锅、煤气忘关差点进医院,豆角没炒熟进了一次医院后,儿子媳妇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厨房了。
儿子是大夫, 平常工作很忙。儿媳妇在工厂上班, 就趁中午一小时的休息时间过来给他做饭, 一起吃完再回去上班。
儿媳妇的工厂离他住的地方并不近,来回匆匆忙忙,饭也吃的很赶。
儿媳妇人很好,他也不忍心让她这么操劳。
没一个星期,他又偷偷学做饭,这回他不使家里煤气,直接使电饭煲煮面。
只是他火候掌握不好,总怕煮不熟,于是面条就煮的糊成一团,打进去的鸡蛋怕不熟,就搅散了,现在在锅里几乎与面条融为一体,看不出哪个是鸡蛋哪个是面条。
为了提升营养,他还放了个西红柿,然后也糊在了锅里,整锅在烂成一坨,卖相实在难看。
唉,现在无比想念老伴,以前他居然还吐槽过老伴做的肉一般,现在好想吃肉啊。
林得福戳着碗里已经烂成一坨的西红柿,捡出一块皮扔到饭桌上,没什么食欲的把电视打开,打算转移下注意力,也好下饭。
他把电视播到本地频道,这个点正好是一档民生栏目播出时间,这个栏目经常播出一些县里居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生活趣事,例如探访下XX路的井盖是怎么丢的,某居民楼的水管维修问题,谁家猫跑大楼引人围观了,他都能看的津津有味。
尤其是最近几期采访的都是有关他们县下面一个镇子底下的几个村子,因为公路规划问题而幸运的拆迁了,几个村子一下子全都给分了楼房不说,还都分不少钱,全都成了有钱人。
这节目从拆迁前后几个村子村民的安置、生活、分新房等一些问题,做了一个系列的报导,还采访了好几个村民,虽然村民们不太想露脸,给脸糊成了一团。
但他还是看的十分眼热,他住的房子也挺老的,还是八十年代时厂里分的房子,已经二十几年的老楼了,要是也能拆迁就好了。
那些村民分的房子可都是县里新盖的楼,地理位置虽然不如他这里是在县中心位置,但那些新盖的楼位置也不错,而且附近什么设施都有,医院菜场小吃一条街。
唉,想到此他有些郁闷。
这时电视里,主持人拿着话筒正在一片空地上,采访一个有些瘦削的男人。
字幕上主持人下方打着‘主持人汪婷’的字样,被访者下方写着建设局工作人员。
那工作人员说了一堆如何规划如何修建新路的事情,听的林大爷有些不耐烦,画面上也是光秃秃的一小段新修的公路,其余地方不是四边长着杂草的土地,就是一些砂石。
林大爷正想换台落个清净,谁知画一转,镜头来到了一个大的蓝色铁皮房子里,主持人说:“正好赶上工人们吃午饭,来,大家看看工人们的伙食是不是很不错。”
镜头对准一个工人的饭盒,那饭盒应该是自带的,还是七八十年代流行的铝制饭盒,饭盒很大,里面有米饭有肉有菜,本来应该是不错的伙食。
可惜米饭有的地方有些糊、炖猪肉也是有些黑乎乎一看就硬帮帮,青菜就是大白菜炖豆腐,白菜软塌塌像是水分被吸光,豆腐倒是白白的,就是太白看上去没啥食欲。
“我煮的也不是很差劲。”林大爷瞬间觉得自己的烂面条能下嘴了,赶紧呼呼的吃了两大口。
嗯,咋有点甜,唉,糖当盐放了。
正懊恼,画面又是一转。
主持人笑容满面介绍,“因为工人修路时常在外,他们是采用统一订餐,然后单位发餐补的形式,刚才我们看的只是一部分工人的自发订餐,我们再看看其他人的。”
然后画面又一转,镜头对准另一个人的饭盒。
这是个透明一次性餐盒,比平常饭店用的要大一些,里面装的饭菜也要多很多,底层一层厚厚的米饭,上面一半铺面挂面汤汁,呈枣红色的红烧肉,肉里还有金黄的土豆点缀。
另一半是素菜烧茄子,茄子烧前过油的关系,茄子块呈杏黄色,里面还有青红椒点缀。杏黄色、红色、绿色,几种颜色搭配一起,明亮的颜色似乎十分统一又和谐,让人一看就食欲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