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势如破竹的发展,且不说他们的改革到底有没有用,但有戒日王朝的资源能让他们吸取,至少在时间上足够一批拥护改革的改革派成长。阑 而一旦能让一批改革派成长并手握兵权,拥有跟守旧派抗衡的实力,那基本上就算不能把改革向着深度推动,基本上保住改革果实也足够了。 因为隔了一个青藏高原,大唐并不清楚吐蕃的情况。 王玄策也守着西海郡的一亩三分地,并没要继续进攻青藏高原深处的意思。 毕竟这时代的天气变暖,到底刚开始,现在的吐蕃对王玄策来说,与其去劫掠他们,自己稳稳当当把西海郡的畜牧业给发展起来才是最稳妥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时代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天气逐渐变暖。 这种全球变暖对低温地区带来的温度改善会更加显着,比如西海郡平均温度比现在大概有1℃到2℃左右,这所带来丰富融雪水与雨水足以让青海土地成为放牧业的天堂。 所以王玄策弄出来的这养殖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侯君集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因为谋逆被处决后,原本他们手上的股份份额,自然也就被其他股东分掉了。阑 李泰表示自己拿四层,其他曾经参加了战争的将领拿三层,另外三层就给王玄策做辛苦费了。 所以最近的王玄策在青藏高原上还是过得很幸福的。 最重要得是,他倒有些期待魏王能够快点登上太子位子,甚至圣人的位置了。 那自己至少成为兵部尚书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就好像李世绩上位历史一样,在边关驻守多年,然后直接出将入相成为兵部尚书,然后打一场战争,稳固了现在的位置。 一想到这里,王玄策更感恩魏王了。 想一想当初自己在推行草种计划受到的打压,也就魏王慧眼识才,不以自己地位低微,而是认为自己非常有能力的几次委以重任。 想到这里,王玄策默默觉得自己还是拿两层差不多了,多出来的一层就送给魏王好了。阑 李泰自然不知道王玄策的心思,就算知道了,这些马匹也是挑选出优秀的送到宫里再说。 单纯的货物对李泰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需要的礼数到底还是要做到的。 而最近一段时间,李泰倒也慢慢的闲了下来,随着把长安到洛阳这条驰道的框架搭建完。 以王真儒与范越风为主,搭建起了全权负责的执行的施工框架,彷照当初在河南道中的施工节奏,开始进行稳步推进工程,这距离倒也不算远也就三百多公里。 一般上来说八百里加急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到了。 不过自己修建的驰道主要是为了运输货物,所以,李泰准备在这驰道里面修建三处大型的驰道休息驿站,以及设置四处小型的休息驿站。 也就是说,如果是赶路不惜马力的话,那日行百里也能有休息的地方,如果是正常运输货物,从洛阳到长安最多也就走一周的时间,也能到了。阑 当然,你要是真拼命,一日三百里,路上只换马匹不换人也是能够做到。 毕修这道路修建是为了勾连长安到洛阳,让囤积在洛阳的粮食,能在一周时间,就源源不断的运输到长安。 甚至在某些极端时,长安军队也能在一个月之内时间直接到达幽州。 毕竟一周时间到达洛阳,然后换船之后,直接北上幽州,而且北上主要时间是在船舱里。 所以战士们的体力也都能够很大的保存下来,足以应对北方危机。 不过,这条道路连接了洛阳到长安,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是繁华的地段。 那些没加入丝绸之路计划的世家后悔得直跳脚,丝绸之路成不成功鬼知道。阑 但从长安到洛阳的这一条驰道兴建起来,哪怕只是在这里面占一个驿站收取过路费,那也是收钱收到手软啊! 不用说,为了这七个驿站,那些十个世家,还是需要不断的扯皮与交易。 不过最终还是大魔王房玄龄登场了,表示这一条路太过关键,不可能归属任何世家。 你们谁要是拿着能够睡得安稳,那么你们就拿着。 毕竟房玄龄是见到过驰道,以及水渠流通之后,这些关键节点所带来的丰厚利益。 魏王冲着太子的位置去,为了拉拢世家无所谓具体收入,但房玄龄要秉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反正这摇钱树不可能给你们这些世家拿走,哪怕你们投资了钱都不行! 面对房大魔王的坚持,哪怕这些世家就底蕴来说真不怕房玄龄,但他们也都知道房玄龄代表得是朝廷的意思。阑 他们能怎么办,应该让步的地方还是只能够选择让步的。 李泰便出面,把这些据点的房子租用给这些世家,让他们来经营这些产业。 不过,官方还是会在这些据点设置驿站,普通公务员能在驿站里面享受到公务员的待遇。 至于那些商人,他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家世家店铺,做好被宰的姿态进去休息。 当然,这些商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多准备一些食物和马匹,直接日夜兼行走完这驰道。 总而言之,能走这驰道的总归不会是平民百姓,甚至连寒门都未必有资格走。 对李泰来说,这驰道建立起来主要也就是三重目的。阑 一是为了促进长安与洛阳的链接,形成长安到洛阳的经济特区,也是丝绸之路的。 第二就是为了更进一步推行自己的度量衡的标准化了。 当初为了自己的米,千米,克,千克之类的单位能够顺利的推行开来,指望朝廷强行推行是不现实的。 但有了渭水,有了运河,有了海上舰队,现在随着这驰道把洛阳到长安勾连起来,那么理论上来说,从高句丽装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