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昭也没有别的办法,缓缓颔首说:“那就等吧。”全琮还在看城中士卒布置,观测有哪些不足,张昭则抬首眺望苍穹,观察天上星象的变化。这时他才发现,在深沉的夜空里,不知何时起了乌云,已经遮蔽了一半的月色,城头的风也带了更多的凉意,他对这很熟悉,应当是快要下雨了。
这时六安的使者终于赶到了,他们是昨天夜里逃出来的吴人,只是没有换乘的马,导致不得不在半路歇息了几次,这才赶到合肥。他们立马向张、全二人通报了六安昨夜的战况。得知六安还在董袭手中,全琮不禁露出几分喜色,他对张昭说:“张公,不怪贼军如此神速,原来是自寻死路啊!那叫人如何想得到?只要六安还在手中,贼军的粮秣就运不进来,他们就是得了合肥,也不过在这里饿死罢了。而我们这有两万精锐,已可以考虑迎战了。”
张昭也很欣喜,他问道:“是等斥候回来,我们就率军出发吗?”
全琮摇首,而后道:“他们初来乍到,此时正是最警惕的时刻,恐怕还不好对付。不如就让他们修营,这一夜下来,他们能修数万人的营寨?就是糊一圈栅栏,我看也够呛,等到明日一早,他们精疲力尽,营垒未成的时候,我们率众压上,他就是兵力再多十倍,也不过是笼中之鸟,湖中之鱼罢了。”
张昭见他说得如此信心满满,又想起来自己前些年随孙策征战的所见所闻,大战之前,建营往往需要数日,建成之后,将士都还要为此休整。以己度人,全琮的计策确实完美,于是心悦诚服地说:“既如此,此战就交给子璜了,此战若是功成,恐怕便是定鼎之功,我就在城中等你捷报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有斥候探得了汉军的消息,回来向张、全二人禀告说:“贼军就在淝水以北二十里,正在伐树修营。”此时恰逢下雨,秋雨的湿意如丝缕般缠绕衣衫,全琮对此大喜道:“今夜下雨,明日一早,土地必定湿软,汉军的骑兵也无用处了!张公,这是天意啊!”
他当即令城中兵卒先去休整,约好明日早上点卯,与汉军决一死战。同时又与张昭告别,先回房中歇息去了。
然而就在他梦中昏沉的时候,忽然传来一阵拍门声,他迷迷糊糊地醒来,转问来人说:“是快到卯时了吗?”
来人却说:“将军,卯时还有两刻,但眼下不是别的,而是张使君有急事与将军商议。”
全琮闻言大奇,但心里也想不明白,就披了袍服,拿了佩剑,随使者前去将军府。此时天色尚黑,而满城都已熄灯,只有张昭的府邸依旧灯火通明。全琮一进门,便看见两个斥候衣装的人跪在大堂中央,而张昭坐在主席,面色显得极为苍白。
全琮正要向张昭询问何事,不料张昭却提前打断了他,对他说道:“子璜,进攻敌军的计划,怕是行不通了。”而后让躺下的斥候向全琮禀告,全琮听到消息后,不由大惊,手中佩剑也不禁掉落地上,而后喃喃自语道:“何其神也!怎会如此?”
原来,这两人带来了两个消息。第一个是来自六安的,他说董袭见汉军离开,于是率众出城收拢残军,结果竟在路上撞上回杀的汉军,当即被打得大败。汉军趁机夺取了六安城,而董袭正率残部向合肥赶来。
第二个则是汉军大营的消息。斥候监视汉军筑营的过程,发现对方好似有神助一般,不需长时间计议,各部士卒就开始筑垒掘堑,每块地方安排的人数都不多不少,刚好在寅时完成任务,如今一夜之间,汉军营垒已然筑成,并在外围设置了两层鹿角和一条壕沟,恐怕已经攻不进去了。
全琮对此全不敢置信,也顾不得与张昭多言,立马率亲信十数人亲自去探看汉军大营。结果果如斥候所言,又见周不疑诸部器甲精新,军容甚盛,吴人为之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