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西北天灾不断, 几个国家都不好过,刚入了腊月之后,边疆送来京中的塘报就出现了问题。
两个成为了大周属国的国家有了大周接济, 提供种粮和技术指导,相比其他几个国家过得滋润不少。
今建立了“新朝”的原凌国的摄政王对大周一向爱得深沉, 时刻关注, 既眼热成为属国的两个国家,但不想纳贡称臣, 所以想尽办法说动了几个国主,开始在西北边境寻衅滋事,想要急切地通过掠夺扩大生产资料,以求渡难关。
一来,刚刚平静了没久的西北边境开始起了烽烟。
这次和大周对线的不单单一个国家,而好几个国家的联合动, 最终演化为了极其罕见的两线作战。
大周已一百余年没有历两线作战的情况, 从前昭帝的时候曾有过一次, 当初昭帝点齐了兵将御驾亲征去的, 可今皇帝到了这个年纪,再不适合途跋涉前往前线颠簸,最好还找一位得用的皇子代为亲征。
皇帝中有了主意之后,便找了季晏明过来商议事。
从皇帝找了自己过来商议人选的那一刻起, 季晏明中便已知晓了皇帝的思。
这种军机大事, 终究还找兵部尚书和内阁几位大人商量最为合适, 可皇帝越过了这么些人, 首先来问他的意见, 无非就想让楚王出征。
季晏明摸透皇帝意思之后,也就从善流地提出来让楚王作为统帅出征的人选。
这几个国家刚刚遭遇了大旱和饥荒, 临时联合进攻,不成气候,况且今还有之前恨极了摄政王的代国和凌国里应外合,可以说不足为虑。
皇帝大概也希望楚王日后位可以更加服众一些,想往他的手里送一些军功。
“老大这两年比起从前的确干练沉稳了不少。”皇帝肯定了季晏明的建议,“朕也觉得不错。”
跟聪明人说话就省时省力,皇帝目的达成之后,情看起来也比方才时候更好了几分,季晏明接着道:“只楚王殿下时出京前往北境,京城当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其他变化,还请陛下早作打算。”
今年江南三省进来的贡桔很香甜,在暖房当中吃着尤为舒坦,皇帝就着奶茶吃在兴头,对于季晏明这话只简单一应,并未想。
别说楚王这样手握实权的皇子,就算京中那几个位高权重的将军一旦调离京城去了西北,格局都会发生不小变化。
等到季晏明离开了足足两刻钟后,李盛过来给皇帝送了一盏参汤,说睿王府特地派人送过来的,道自己身为儿子不能时时伴在身边替父皇分忧,故而将盏热汤送了过来,请父皇勤政之余提提精神。
皇帝突然明白了季晏明当时欲言止的神情。
他那句“京中格局有变”应该指的睿王,在楚王离开之后可能会有大动作。
毕竟时派楚王出门可能有两点解释。
一个就皇帝今的真实想法,想要给他送点军功,日后能够更好地继承大统。
另外一个则想让睿王接任储位,怕楚王听到消息之后会闹,所以直接调离京城。
睿王一向自负狠辣,有了这个消息的刺激后,谁也不知道他将会做出什么样出格的举动。
只季晏明作为作为臣子,尤其作为楚王身边的臣子,并不适合直接将自己的顾虑提出来,只能抛砖引玉,点到为止,等着皇帝自己去发现。
睿王当真会丧病狂,再当年太子的老路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朝代更替当中,出现过太类似的事情了。
皇帝也说不准。
但在他的印象当中,太子入主东宫之前,的确比起睿王更要厚道更。
太子也后来太过在意储位,计较得失,再加身边投机之人的推波助澜,最后才渐渐变成了那副样子。
可睿王尚未入主东宫就表现出了不可控制的一面,若将来有个万一……那么后果几乎就不堪设想的。
皇帝近来时时防着睿王,自然不容许三年前的事情再次发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皇帝派了人将季晏明给叫了回来。
“方才你说话时,朕一时神听岔了,现在想想,季爱卿的话的确很有道理,既,就按着你的意思去办罢。”
季晏明的想法也很简单,今的第一要务还解决边疆问题,兵部和内阁该的流程还一切照旧,不能为了睿王误了军国大事,至于和楚王相关的一些策划,就不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