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这事就确定了下来,朝上确定,由大皇子监国,且因大皇子年幼,怕孩子害怕哭闹,由大皇子之母垂帘听政。
宋妃听了,差点气疯了,心里狂骂那些大臣是不是眼瞎,皇帝最中意的皇子,是她儿子啊,前朝大臣要是顺臣,就该满足陛下的要求,让她的儿子监国才是,怎么能立于皇贵妃的儿子!
——宋妃想的也太简单了,前朝这些大臣,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皇帝想夺回大权,一直没夺回来,还按皇帝的喜好立监国,想想也不可能啊。
事实上,在第一时间听说皇帝马上风后,宋妃,还有另外一个有儿子的妃嫔,曾想逼宫夺权的,方法就是,将皇帝抢到自己宫中控制起来。
结果,她们以为自己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毕竟她们是有皇子的宠妃嘛,宫里眼线还是不少的。
结果根本不是,于皇贵妃才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并迅速派禁卫军控制了皇宫上下,尤其是皇帝的寝殿,更是被人吩咐,除了于皇贵妃,其他人不得出入,谁出入,让皇帝出了事,这个责任就由谁担着。
这种话一出,除了宋妃和另一个有皇子的妃嫔,那些没皇子甚至没孩子的妃嫔,哪个还会往上凑,反正眼看着宫中形势要变了,她们又没皇子,不用凑那个热闹了,免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想凑热闹的宋妃和另一个有皇子的妃嫔,则在安然派人通知她们,她掌握着她们两人害人的所有证据,要不想死,就老实呆着,也跟着老实了下来,不但老实了下来,还吓坏了,因为害怕自己迟早要被收拾,毕竟她们害的人里面,也有于皇贵妃,只是于皇贵妃现在要处理朝局,没时间处理她们,才让她们苟活一段时间罢了。
虽然知道迟早要被安然杀了,但两人现在也不敢做什么,毕竟能多活一天算一天,总比现在闹起来,被于皇贵妃杀了好。
处理完了这两个把柄被人捏了一箩筐,还敢上下蹦跶的人,安然就开始稳定朝局。
因为皇帝突然中风,不能理事,前朝其实是有一点纷乱的,毕竟这世界上,不乏有野心之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谁不想钻营一二,所以虽然安然控制了后宫,但前朝,还有一些人,想站队二皇子三皇子,毕竟站队大皇子这边的人不少,不少人抢不上前,便想站队二皇子三皇子,然后两家先联合起来,先斗倒大皇子的人,等将大皇子的人斗倒了,双方再一决雌雄。
可惜的是,安然没给他们机会,很快朝政就稳定了下来。
看朝政稳定了下来,皇帝外家吴家开始害怕了。
之前宫里有其他皇子了,于家蔫了,吴家自然就得瑟了,没少在外面嘲笑于家,说八字还没一撇,于家就那么得瑟,现在如何,倒霉了吧?
然后因皇帝更重视宋妃的儿子,他们不知道皇帝的三板斧,只想着皇帝可能是想立二皇子为太子,如此,就更不怕于家了,于是便没隐藏他们在皇帝跟前说那些话,包括说于家高调的话。
他们之所以要将这些事说出来,其实不是傻,而是想在宋妃和二皇子跟前卖个好,让他们以为的未来的皇帝,能因他们说的这些话,对他们有好感,这样将来就算当今天子驾崩了,因为他们对二皇子好,也能在新帝时期,过的依然不错。
也就是说,他们这算是从龙之举。
这些人傻就傻在,他们嘲笑于家八字还没一撇就开始得瑟,他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八字还没一撇呢,他们就开始从龙,就不怕从错了龙?
当然了,他们之前不这样想,不光示好宋妃和二皇子,还示好宋家,跟他们觉得的未来的太后娘家打好关系。
之前他们跟宋家打的有多火热,跟在宋妃后面有多红火,现在于安然上台了,他们就有多惶恐了。
一想到他们曾经满世界说,他们曾在皇帝面前说过于家高调的事,他们就恨不得穿回去,按死之前说这些话的自己。
现在好了,都不用于家搜他们对于家什么不好的证据,光是他们自己公开说的,就能作为证据,收拾他们了。
这让吴家怎能不害怕,虽然他们能安慰自己,朝政大事,于皇贵妃一个后宫妇人,管不了,都是前朝大臣们的事,也就是说,于家不见得就能怎么着他们,但万一呢,吴家还是很担心的。
他们之前之所以敢那么早就站队,其实是被皇帝坑了。
皇帝表现得特别喜欢宋妃和她的儿子,给了吴家错误的暗示,以为皇帝打算以后立宋妃的儿子为太子,其实会不会立,只有皇帝知道,毕竟他现在对宋妃和二皇子好,等将来要真斗倒了安然,只怕皇帝又会提防宋妃和她的儿子,到时指不定又要扶持其他皇子斗宋妃母子。
所以皇帝可不是给了吴家错误的暗示。
吴家人也是没想到,自己会被皇帝坑了吧。
给了错误的暗示就罢了,关键是,皇帝自己还不给力,没撑个几十年就倒下了。
毕竟吴家当时是想着,就算以后不是二皇子即位,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毕竟皇帝还年轻呢,只有三十多岁,这不得还能活上一二十年啊。
既然还能活一二十年,他们现在捧着宋家,将来要不是宋家外孙上位,是其他人上位,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