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慢慢你要不要跟哥哥道歉?”
刚开始以为自己被忽略的时候,慢慢心里的确很难过,但误会解除后就好了,听着妈妈的话,她扭捏了一下说:“哥哥对不起。”
“没关系。”贺焱大方表示,拍拍身边的空位问,“你要不要坐回来?”
这下慢慢顾不上扭捏了,用力点头:“要!”哒哒哒又跑回去。
何翠霞忍不住笑:“果然是孩子,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
“兄妹嘛,吵吵闹闹的感情才好。”孟秀珍笑着说,“他们两个年纪差的大,吵的都算少的,我家那两个小的就隔了一岁,在家的时候天天吵,上初中才消停点。”
基地附近没有初中,而县城离家又有点远,每天来回的班车又少,所以大院里的孩子上初中后基本都会住校。
孟秀珍开玩笑说:“所以啊,别人是放假就高兴,我是放假就发愁,看到他们就烦。”
“得了吧,”何翠霞不信她这话,拆穿道,“你现在这么说,等过几年他们长大了,各有各的事业,离家远回不来你更要烦。”
“如果他们是因为各自有工作回不来,我怎么会烦?”孟秀珍说着想起什么,叹了口气说,“就怕他们下乡回不来,没有事业,不好成家,平白耽误光阴。”
何翠霞想起来问:“对了,你大女儿是不是今年毕业?”
孟秀珍苦笑:“是啊。”
她和丈夫一起生了三个孩子,老二老三年纪离得近,隔了不到两岁,现在一个上初二,一个上初一。老大年纪要稍微大一些,已经满十七,她读书早,今年夏天就要高中毕业。
如果是十年前,孩子高中毕业,父母心里肯定是高兴更多。
毕业了好啊,十七八岁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参加工作帮家庭减轻压力了。
但现在,孟秀珍心里只有愁的。
至于愁什么,她不说,在座的成年人心里都清楚。
虽然政策规定独生子女可以不下乡,但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按照政策,只能留一个孩子在身边。
老大马上要毕业,老二老三看着不大,但顶多三四年,他们也会陆续毕业,留谁不留谁,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老大是儿子,孟秀珍可能没那么烦恼,男孩子嘛,下乡多经点事也好,而且当大哥的,总要给弟妹立个好榜样。
可老大是闺女,现在不比早几年,下乡知青过的什么日子,她们都有所耳闻。
插队到好地方,像她们驻地附近的还行,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辛苦,但至少大队干部不能乱来。但那些插队到偏远地区的就难熬了,男知青稍微好点,顶多吃不饱饭,女知青却很多都被糟蹋了。
正常来说,想把她闺女安排到周边大队下乡不难,毕竟他们户口都在这。
但谁都希望孩子去好地方,所以每到上山下乡的季节,那些家里有关系的,会走动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好地方分。可好地方不会敞开接收知青,这么做势必会挤掉一些人。
她男人不是那种很会拉关系的,所以孟秀珍很担心闺女会被人挤掉名额,分到偏远地区。
何翠霞也想到了这一点,跟孟秀珍对着叹气,苏婷却觉得这不是问题,说道:“我觉得让你闺女留城比较好。”
“我也想让她留城,”孟秀珍无奈地说,“可她留城了,两个小的毕业后怎么办?”
苏婷心想今年就要恢复高考,以后都不用上山下乡了,哪还用考虑两个小的?不过当着大家的面,她不好说得太肯定,只委婉道:“我是觉得大运动都结束了,以后政策说不定会有变化。”
这话说动了孟秀珍,但她又有些犹豫:“万一没变呢?”
虽然苏婷知道政策会变,但还是顺着孟秀珍的话说了下去:“如果三五年内政策不变,那你就让两个小的下乡,反正这几年回城政策放宽不少,等他们下乡后,你再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招工回城,或者让他们去当兵,总有办法。如果这几年里政策变了,那就更皆大欢喜,你三个孩子都能顺利留城。。”
说到这里,苏婷话音一转:“但你现在让老大下乡,万一这几年里政策变了,你到时候还得想办法把她弄回来。本来你三个孩子都能留城,却因为你的错误决定,有一个只能在乡下挣扎,你自己考虑考虑吧。”
孟秀珍笑:“听你这话,好像政策变化是板上钉钉的事一样。”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被苏婷说服了,但这事她一个人做不了决定,得回去跟丈夫商量商量。
苏婷闻言则淡淡一笑,心想这可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吗?只是她怕吓到他们,才换了委婉的说法而已。
……
六月中旬,三火系列的第三个故事正式开始连载。
作为三火系列的忠实粉丝,骑着自行车经过书店看到外墙张贴的宣传单后,姚丹云果断选择了停车进店。
姚丹云经常来新华书店买书,而且最常买的就是画报,每次三火系列的连环画上市,她也会特意买来收藏。因此进去后不用问,她就知道该往哪里走,在哪个书架能找到《连环画报》。
就算书店整理书架,调整了书籍摆放位置,姚丹云也不会找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