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西征声势浩大。
复兴军方面,仅生力军就有五万人,其中左七军两万名、右二军一万名,另有两万太平军精锐扈从。
加上已在武汉坚持已久的北殿部队三万人、复兴军五千人,复兴军共投入了近九万人马。
为组织此次战役,吴捷准备已久,对湖南、湖北志在必得。
再看清军,主力为曾国藩、胡林翼的湘军,共有水陆军五万余人,加上军夫可得七八万人。再有,就是两湖的绿营、荆州将军绵洵的八旗,合计不超过四万人。
此为敌军主力,大概有十万人。两湖各地的地主团练,估计不下十万。但他们只能划地自守,战斗力很一般,于战局无足轻重。
这一次,吴捷倾国出动,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以复兴军现有的实力,打败敌军、占据两湖并不难。
关键在于,要最大限度地歼灭湘军有生力量,尤其要大量俘虏、击毙湘军大佬,使湘军失去重建的可能。
5月13日,吴捷率领司令部抵达黄州,在此召集众将,召开前线军事会议,部署下步行动。
出席会议的人有北路军统领罗大纲、中路军统领史潘西、南路军统领冯桂芳、武昌太平军韦俊的代表古隆贤。
古隆贤资格很老。太平军金田起义前,在大地主韦昌辉家中打造兵器。古隆贤时为铁匠,被韦昌辉请来造兵器。韦昌辉见古隆贤生得虎背熊腰,甚为精干,邀请他加入拜上帝会。
古隆贤欣然入会,成为韦昌辉的亲信。历史上,古隆贤命运多舛。他先是追随韦昌辉,韦昌辉死后,又追随韦俊。韦俊被迫隆清,古隆贤留在太平军中,转投李秀成麾下。
后来,李秀成厚此薄彼,把古隆贤派在皖南与鲍超的霆军周旋,让李世贤等亲信在苏浙享福。古隆贤打不过鲍超,被迫降清,从此归老山林,以绿营参将之职善终。
会议开始,吴捷作开场白,说道:“今天召集大家开会,很不容易,也很难得。首先,请司令部作战处长高翔为大家介绍当前敌我态势。”
高翔是江苏镇江人,原是个年轻的生员。左七军驻防镇江时,高翔加入左七军,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引起吴捷重视。
他曾在九江陆军大学深造,受过参谋业务训练,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执委会军事部作战处长虽然官阶不高,实则至关重要,战时打仗时尤为明显。
高翔清了清嗓子,向大家介绍起当前军情态势:
一、敌情方面。
湘军在武汉前线约有四万人。
其中,汉口方面大约有三千人,汉阳方向大约有五千人。
汉阳、治口都位于长江以北,与武昌隔江相望。由于湘军水师没有制江权,湘军陆师不愿陈兵江北,只派出了不到一万兵力围攻汉阳、汉口。
武昌方面约有三万余人,在前线约有两万人,负责攻打武昌省城;其余一万余人散布在咸宁、嘉鱼、蒲圻、金口等外围城池,负责保障粮道,确保后路安全。
武汉前线共有四万余名湘军,都是曾国藩、胡林翼的嫡系部队。
另外,荆州至宜昌一带有一万五千余名湘军,由刘长佑统领,负责追击石达开的太平军。这一路湘军,渊源于江忠源的楚勇,实力不容小觑。
湖南株洲、浏阳、湘潭、长沙一带有一万余名湘军,由刘松山率领,负责守卫湘省,防止复兴军从赣西方向突入湖南。这一路湘军,渊源于王錱的老湘营,军纪严明,战斗力相当强悍。
清朝正规军方面,两湖的绿营、荆州八旗约有人马四万人,战斗力很一般,无需多虑。
大敌当前,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江西巡抚曾国藩、荆州将军绵洵、湖南巡抚骆秉章等满清大员空前团结起来。
之前,曾国藩借口母丧,回家守制。现在局势糜烂至此,官绅一再呼吁曾国藩带孝出山。在咸丰帝的严词诘责下,曾国藩不得不来到前线,指挥湘军对抗复兴军。
相较于曾国藩,清廷中枢更欣赏胡林翼,有意扶植胡林翼作湘军领袖。湖广总督官文也更喜欢胡林翼,对胡林翼言听计从。
但胡林翼自知自己威望、毅力、人脉都不如曾国藩,极力支持曾国藩。在胡林翼的强烈恳求下,朝廷公开下诏,要曾国藩统一指挥武昌前线战事。
曾国藩老奸巨猾,知道复兴军实力强大,不想留在武昌死磕复兴军。可他又不敢公开违抗朝廷诣令,只得在武昌外围城池布置了重兵,确保后路安全。
朝廷非常关心武昌城的得失,一再强令曾国藩反攻武昌。
湘军在武昌城下师老兵疲,复兴军又大兵压境,湘军有逃跑的迹象,已开始从湖南后方招募新兵,填充武昌外围城池,为撤退预作准备。
综上情报,作战处认为,湘军把重心放在了武昌上,妄图先攻武昌,再攻汉阳、汉口。但湘军上至曾国藩、下至普通营官,对战局并不乐观,抱有时刻逃跑的想法。
二、我情方面。
武汉守军方面,半年前,五千复兴军增援武昌,帮助韦俊的三万北殿部队守住武昌。
来自九江的粮草、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昌,使守军立于不败之地。